丹心映法魂
演讲人:北京四中院 戴蕾
每次演讲,我们都是在分享一种感动。那么什么才能让我们感动,为此,我找了很多同事聊天,问他们,最让他们感动和难忘的是什么?
在这个过程里,我听到了很多的故事,这些故事里有身体遭受的病痛、有对家人的亏欠、有审判系统里亮起一片黄灯的焦虑,也有收到当事人锦旗的喜悦,而当我静下心来问自己,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感动?是我们在卷山案海里“白加黑”“5+2”的辛苦吗?是我们在审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时所付出的智慧吗?是我们顾不上接送孩子照顾老人所带来的愧疚感吗?我觉得这些只是表面。任何一份职业,都有自己的辛苦,那么,是什么让我们心甘情愿承受这些?
我在行政庭工作的时候,曾经有这样一位当事人,他已经83岁高龄,为了得到一份涉及拆迁的文件,他从53岁开始,奔走了整整30年。我不知道,在30年漫长的时光里他经历了什么,我只知道当他在庭审中拿到那份文件,他望着高悬的国徽,眼里闪着泪花,激动地一直发抖。那次庭审,我们只开了半个小时,裁定书打印出来只有薄薄的2张A4纸,拿在手上轻飘飘的、似乎没什么重量,但它承载的,却是一个人的30年。
所以,我们怎么能不敬畏?我们宽大的法袍承载着太多的人情冷暖,小小的法槌敲击着太多喜怒哀乐,所以,我们必须敬畏,敬畏手中的权力,敬畏人民的利益,敬畏党和国家给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辛苦本身并不让人感动,让我们感动的,是我们愿意把这份敬畏、这份责任放在心里,承受所有这些“不轻松”;让我们感动的是,当我们查清了案情真相、当我们看到当事人握手言和、当一个家庭因为我们的努力而不再隔阂,当一个几十年的心结因为我们的工作而解开,我们是真的,发自肺腑地感到高兴,我们是真的,享受辛苦的价值。
每天早晨的食堂里,穿着制服吃饭的大多是立案庭的同志,他们已经习惯,来到单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换好制服,他们吃饭的速度总是很快,因为他们必须在诉讼服务大厅开门前就等候在窗口;跟我们相比,他们的制服的颜色总是要浅一些,因为他们必须一整天都穿着制服,汗水常常浸透了衣服,而洗的多了,衣服也随之变得发白。
立案庭党支部书记石东弘曾说,好多人问过他,从平谷法院副院长的岗位,来到四中院,从事立案工作,觉得辛不辛苦、值不值得,他说,作为一个老党员、法院的老干警,尽管已经五十多岁,他依然愿意在司法改革的浪潮中,为自己毕生所爱的法院事业,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常常会说,要加强党性修养,什么是党性,这位有着37年党龄的老党员给我了答案,那就是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对党的绝对信任、对党的绝对忠诚。
这是我同事4岁的儿子画的他眼中的爸爸,大家觉得他画的是爸爸在干什么?可能有人觉得画的是爸爸在跳绳、有人觉得是爸爸在钓鱼,但是小家伙说,这是他的法官爸爸在抓蒙面大盗。孩子其实不懂法官是干什么的,不懂法官需要承受的压力,也不懂法官职业的意义,但他说,爸爸是好人,他在消灭这个世界上的坏蛋,爸爸是他永远的骄傲。而我们对孩子更深刻的影响,不在于我们的法官身份,在于我们用行动告诉他们,什么是好,什么是善,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坚持,什么是热爱。
父亲节时,大家都在朋友圈里“炫父”,那么为什么会有父亲节、母亲节这样的专属节日,父爱、母爱不是一直在我们身边吗?我想这是因为它们真实地存在着、影响着我们,却又早已经融入到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之中,我们需要一个时刻、一个机会、一个仪式,去感知这份爱的存在,去感受这份爱带给我们的幸福。
回归我们今天演讲的主题,法魂,法官职业之魂,它很抽象,却也真实地存在着,它存在于开庭的传票里,存在于庭审的提纲里,存在于我们每天别在胸前的小小的法徽里,它拥有着影响人、改变人、塑造人的力量,它让我们看清自己对职业的热爱,看清对责任的敬畏,看清内心的坚守,看清我们是真的愿意用一片赤诚、用这一片丹心去映照司法之魂。
热点解读
更多直击一线
5月13日,北京朝阳法院向未成年被告人小丽的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