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民法院受理的劳务合同纠纷案件呈不断上升趋势,且该类案件常涉及外出务工人员的切身权益。5月9日下午,门头沟法院就近五年劳务合同纠纷案件审理的基本情况进行通报。
经统计,五年来法院受理劳务合同纠纷类案件中涉四人以上农民工讨薪案件731件,占比达65.7%。一般系由多名农民工起诉同一用工单位或“包工头”。其中多数情况系因用工管理不善,导致劳务合同关系不确定、劳务费金额核实不清或无法按时结清劳务费;同时也存在因用工主体资金困难,故意拖延劳务费的情形。且由于涉及当事人众多,社会影响面较广,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群访、闹访,进而形成威胁社会安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
据介绍,劳动合同纠纷案件频发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原因和特点:一是用工不规范,普遍存在实际务工人员难以确定、劳务费发放拖延混乱、用工主体滥用代理权限等情况。二是部分劳动者恶意维权,侵害用工主体利益;三是救济途径不畅等。
对此,门头沟法院建立了劳务合同纠纷专项处理快捷通道,形成专门的审判团队,并充分发挥多元调节+速裁模式的优势,设立诉前调解委员会,形成专职人民调解员与速裁团队一一对应的模式,在调解过程中,对于适宜人民调解的案件,由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由速裁法官进行指导、审核。据统计,该类案件的实际调解率达到了60%。
通报会上,速裁庭法官结合了审理案件的具体情况,发布了劳务合同纠纷典型案例,并进行了法律风险提示。
法官表示,劳务合同纠纷通常都是用人双方矛盾恶化的结果,而矛盾的出现往往伴随“规避义务”“占小便宜”等因素。
门头沟法院向公众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用工主体要切实履行社会职责,明确用工规范,杜绝用口头协议代替正式合同;二是劳动者要提升自身法律意识,做好证据留存。三是提倡双方都应知法、学法、用法、守法,敬业奉献、理性维权。
热点解读
更多直击一线
5月13日,北京朝阳法院向未成年被告人小丽的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