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18年专题 > 首都政法先锋 > 政法先锋

[北京日报]“懂农活”的法官晋怡:找到情、法间的平衡点

本站发表时间:[2019-04-12]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晋怡近照

清明节前一天,雨雪突至,林子里一片泥泞。晋怡低头瞅了瞅鞋,皱了皱眉,抄起卡尺,一头扎进了林子。

十八亩地,一千多棵树,晋怡看得很仔细。她打量着树根、树冠、树围,判断着树木的成活度;用尺子量,用双脚踩,林地的边界,一一记在笔记本上。

别看晋怡年纪不大,可一招一式,像极了经验丰富的老把式,“刚开始真没想到当法官还得懂农活。” 晋怡笑着说。

这一趟,是在评估十八亩林地的价值。

晋怡是通州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副庭长,在基层法院当法官,碰到的涉农案件少不了。这几年,通州区的发展越来越快,农民土地腾退牵扯出的各种补偿纠纷也越来越多。地上物赔偿中最常见的,就是树。

杨树槐树银杏树,桃树梨树大枣树……当法官这几年,晋怡几乎把人生前30年缺的“植物课”都补上了。原本,她只认识几种树,现在打量一下,就能判断出树长得好不好,收益怎么样。

一次又一次现场勘查,就是晋怡补课的课堂。

“妈呦!我可不陪你们待着了!咬死我了!”夏天正午,太阳毒辣,一个小伙子从树林里蹦出来,拍打着蚊子,躲进开着空调的车里。

低矮的桃树下,晋怡半蹲着,耐心地查看待评估树木的生产情况,顶着桃毛的头发早已被汗水打湿,甚至蚊子落在胳膊上,她也浑然不觉,依旧认真记录着,“必须要记清楚,树木的情况不一样,补偿也不一样。”

躲进车里的小伙子,是这起案子的当事人,就是他对桃林补偿有异议,结果,他先耐不住了。“很多当事人不相信别的评估,就信司法评估,就是因为相信法院会公平公正地为他们解决问题。”晋怡说,“所以,一个细节也不能错,这份信任,不能辜负。”

一起标的额达千万元的石材买卖案中,买家装修公司和卖家石材商因为没签书面合同,单价和加工费产生巨大争议,大楼都建成好几年了,双方的款项一直没有结清。

晋怡接手后发现,石材被分散用在了多处,仅送货单就700余张,送货5000余项,装修公司根本不认可这些数字。为核算送货总量,晋怡整周加班逐一审核送货单。

审核完成还不算完,晋怡还随机抽了几张送货单,赶到外地的涉案大楼,查证石材是否使用。经过“双保险”审核,晋怡确认送货单是真实的,装修公司无话可说。

一起涉案标的额为3000万元的钢材买卖案件中,当事人发生了166批钢材交易。因双方约定钢材单价以送货当天北京钢材市场价格为准,为算清钢材货款本金和违约金,需查询每一天的钢材价格并进行核算。晋怡埋头计算了几个晚上,明细表就写了14页。

事无巨细的严谨,是为了不负信任。

2014年,因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通州地表水厂建设,涉及征占土地面积近40万平方米。虽是涉及饮水的民生工程,但由于某村23位农民对补偿数额不满意而迟迟不能开工。

晋怡接案后,立即组织23位农民调解。

“没人告诉我们一亩地补多少钱!只给我们一个补偿金总数额”“这个数是怎么得来的?”“征地补偿的手续也没看见”……大家七嘴八舌。

晋怡早有准备。她赶紧拿出相关手续以及征地补偿的文件,和大伙儿聊开了,“您看,这里确实要建地表水厂,有合法的手续。你们土地少的几分地,多的两三亩,种的都是小麦和蔬菜。按现在每亩最低35000元的地上物补偿款算,种的青苗怎么算也不可能有这么高吧……”

四个小时,面对着懂农活的法官,农民们的情绪渐渐平和,案件得以妥善处理。

一桩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中,住在城里的当事人将闲置的两亩多地免费让给了村里的邻居耕种。俩人还签了一份截止到2028年的合同。随着通州发展速度加快,村里这位就把土地以千余元一亩的价格承包出去了。城里的当事人听说后,不干了,要求要回土地。他认准一条:“地是我的,我免费给他种是好意,他怎么能用我的地额外挣钱,还不还给我呢?”

“当初能免费给对方种,必定二人关系还不错。既然是朋友,又何必闹得伤和气呢?” 晋怡苦口婆心,几番劝说,双方也缓和下来,各自让步,最后,租用土地者同意返还一半所得给城里当事人。俩人握手言和。

努力在情与法之间找到平衡点,还是为了不负信任。

六年间,晋怡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2300余件,无一例差错案,她成为通州法院第一位“金法槌奖”获得者。在晋怡心中,一个细节都不能错,就是在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就是在守护着人们生活中的美好。

晋怡的办公桌上,放着女儿的照片。女儿今年一岁半了,叫慢慢。晋怡希望她能慢慢长大,体验人生中的一切美好。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