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8日,“4·29首都网络安全日”系列活动之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宣传体验展在北京展览馆拉开帷幕。展览以“重拳驱动安全”为主题,旨在加深网民对网络诈骗防范知识的了解,促进其自我防护能力的提升。为增强参观者对网络诈骗隐蔽性、危害性和多样性的直观了解,举办方还挑选了7种电信网络诈骗常用技术手段亮相现场,供参观者亲身体验。
据介绍,电信网络诈骗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的违法犯罪活动,不仅体现在运用了社会工程学原理,还体现在广泛使用了高新技术手段。目前有7种技术手段使用频率较高,范围较广:
一是伪基站,即伪造的电信运营商用于手机通信的基站天线,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搜索和获取一定半径范围内的手机号码信息,并冒用假的号码或他人手机号强行发送诈骗、广告推销等短消息。具有体积小、可移动、成本低、强干扰、超便捷、占带宽的特点。目前许多案件中诈骗信息的来源都出自伪基站,上述案例中张先生接到的短信就是嫌疑人使用伪基站设备,假冒“955XX”银行客服号码发送的诈骗短信。
二是木马病毒,是指一类计算机代码或程序,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以“静悄悄”或者“突袭”的方式,造成电脑或手机里的信息被盗取,或者电脑系统被破坏。具有隐蔽性、欺骗性,自动运行,影响面大,破坏性强的特点。
三是改号软件,指可任意设置“播出电话号码”的软件,也可以指一种技术。具有迷惑性强、隐蔽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往往容易上当受骗,信息、资金迅速损失。冒充公检法类电信诈骗案件中,改号软件使用频率很高,嫌疑人使用改号软件将号码改成公检法机关官方登记号码,如果不了解此项技术往往会上当上当受骗。
四是钓鱼网站,是指伪装成银行、电子商务支付界面,窃取用户提交的银行帐号、密码等私密信息的网站。网络钓鱼作为最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形式,具有欺骗性强,危害性强,影响面广,简单易行的特点。中招后,轻则信息泄漏,重则资金流失。
五是“猫池”,是一种扩充电话通信带宽和目标对象的装备的别称,利用“猫池”可以同步拨打大批量的用户号码,起到效果增益、定向使用的作用,骗子们往往利用它来提高拨打电话环节的效率。因其具有集群发布、覆盖面广、方便准确、成本低廉的特点,也是不法分子十分常用的一种诈骗用具。
六是诈骗WIFI,专门设置免费的WiFi热点,引诱用户手机连接后,引导用户点击银行网站、购物网站等钓鱼网站,直接获取用户个人资料、支付宝账号、银行卡密码等信息,或者实施其他诈骗不法活动。具有目标对象明显、隐蔽性强、暴力劫持的特点。
七是“黑盒”,即银行卡盗刷器,是一种伪造的银行卡POS机,外形和POS即没有分别,在刷卡的同时盗取银行卡信息。随着当前科技应用发展,现又发现一种外形类似集成电路板的“黑盒”,只要与能够闪付的银行卡接近到一定距离内,便可以获取银行卡信息。具有目的性强、迷惑性强、危害大的特点。
热点解读
更多直击一线
5月13日,北京朝阳法院向未成年被告人小丽的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