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三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将7名没有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和15名沂蒙山区的失学孩子当做自己的亲人来照顾。他就是来自门头沟分局政治处的一位普通民警,名字叫王俊青。下面,我们来聊一聊他和孤寡老人万妈妈 “三次牵手”的小故事。
“我是警察,请不要害怕”
2010年深秋的一个上午,王俊青在进行社区消防安全检查时发现,桥西街社区一户人家的房门虚掩着,等他检查完工作下午返回时,留心发现那扇门还虚开着,职业的敏感让他顿生疑虑,顾不上多想,他果断登门前去查看。
这是一个十分简陋的小房间,房间阴暗潮湿,除了一张木板单人床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像样家具,隐约看见木床上躺着一个人,王俊青同志边喊边向床上的人靠近,听见有人进来,床上的人挣扎着想坐起身,他靠近一看,发现是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他赶紧凑到床前扶住了老人。“孩子,给我接口水喝……接口水喝……我生病了,已经躺三天了,怕死在家里没人知道,盼着好心人来救我,所以就一直没敢关门……”老人有气无力的还在说着什么。见此情形,王俊青没顾再听老人念叨,毫不犹豫地一把拉住老人干枯的手,他一边说着:“我是警察,请不要害怕”。一边直接将老人背在背上奔向了医院……
他坚实的大手,给了老人活下去的希望,经过医生诊治调理,老人身体状况得到了恢复。
后来了解得知,老人叫万玉玲,那年80岁,属于无工作、无儿女、无收入来源,靠吃低保度日的“三无”孤寡老人,低保费只能勉强糊口,但一生病吃药就没了吃饭的钱。知道老人的困难后,王俊青就萌生了赡养她的念头。自此,老人就成了王俊青心中的牵挂,天冷了,他怕老人冻着;天热了,怕老人热着;就连家里有了好吃的,他夜总是提前给老人留出来,带到单位,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给老人送过去。
2012年“7.21”大雨的时候,他怕老人在家害怕,他就整夜守在老人楼下的车里。可是,慢慢地他还是发现老人面对他的开心都是装出来的,并且他感觉老人对他有很强的戒心。
“我是党派来的,请放心。”
王俊青知道老人有顾虑,为了解开这道难题,王俊青找到辖区居委会,他要在居委会干部的见证下跟老人举办一个“结亲礼”,他要正式认老人为“编外妈妈”。
记得那年的中秋节,他带足了节日礼物,来到老人家,在桥西街道原主任张文民的见证下,跟老人家举办了“结亲礼”,他拉着老人手说:“阿姨,我母亲已经去世了,我羡慕有妈妈的人,您要是不嫌弃,您就做我们的妈妈吧……”可能是王俊青的真诚打动了老人,老人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满脸笑容。
从此,王俊青就成了万妈妈的亲人,工作再忙,他都要抽出时间带到老人家看望,逢年过节他还要带上全家和岳父岳母一同到老人家过年过年,今年是他当警察的第八个年头,也是在老人家过的第八个春节了。每当欢声笑语在万奶奶简陋的窗口传出时,邻居都忍不住往屋里多瞅几眼,很快,桥西街社区群众都知道万奶奶有儿子了,好长时间里,老人逢人便说:“是党给他派来了亲人……”
有年初冬的一个夜晚,北风夹杂着雪花直往脖子里钻,王俊青刚回到家中,心里咯噔一下,由于工作忙,一个礼拜没去看望万奶奶了,老人屋里的暖气热不热,今晚能熬的住吗?”王俊青顾不上多想,穿上衣服,冒着刺骨的寒风,连夜从城里赶到老人家。
一进门,只见老人穿着衣服,盖着被子,蜷缩在床上,王俊青直奔暖气旁,一摸,冰凉。顿时,他感觉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别提有多愧疚了。“您别着急,我给您放放暖气片里的气儿,一会儿就热了” 。他说。
半个小时后,暖气还是没咋热,可能是管线年久失修,估计今晚是不会有太明显的效果了。他在房间里转了一圈,灵机一动,拿出刚给老人买了不久的电饭煲,灌满了水,烧得滚开,热气腾腾的既暖和又保湿。他知道老人心疼电钱,第二天他又悄悄地去买了600度电,充进老人家的电表。
几年来,王俊青几乎承担了老人的大部分生活费用,每隔半年左右为电表充一次电,每次探访总要看看冰箱里缺啥,阳台上的米、面、油够不够,然后还要和老人聊聊家常,说说国家大事,陪老人活动活动身体,问问有没有需要处理的事情。
2015年雨雪多,天气冷的早,老人不小心摔了一跤,外出买菜越来越不方便了,王俊青找到周边的饭店,跟老板说明情况,自己出钱给老人定餐,让店里每天中午给老人做一道菜,让伙计直接送到老人家里来,开始老人说啥也不同意,还不给送餐的服务员开门,王俊青就做耐心老人的工作,告诉她雪天路滑,要是摔瘫痪了什么也晚了,最终,老人含泪答应了他的要求。
2014年7月11日,是王俊青7岁女儿王海宁的生日,生日前的一天,孩子找到王俊青,说:“爸爸,今年我不要生日蛋糕了,攒钱给奶奶买个空调吧,奶奶家太热了……”为了给奶奶买空调,孩子利用暑假画了100余副水彩画,挂到网上义卖,再加上自己积攒的零用钱,如愿给奶奶家装上了空调,记得那天,孩子又蹦又跳,高兴的合拢不上嘴,可老人却躲在一边,偷偷的流了半天的眼泪……
“这是我的责任,也是良心。”
王俊青结亲赡养万妈妈绝不是他一时心血来潮,在照顾老人的同时,他还在照顾着门头沟区81岁重度残疾老人邵桂夫妇和她收养的12岁频临失学的养女,还在照顾着远离市区80公里大山中的四个孤寡残疾老人,每当进山开展“一村一格一警”警务工作时,他都要给这些困难群众送去温暖和关怀。
三十多年来,经王俊青照顾和资助的困难群众就有上百人,经他照顾送终的老人就有6位,他资助的山东济宁5位孤寡革命老军人之一张树田爷爷,临终前拉着他的手久久不肯松开,对他说:“孩子,是你送我进了天堂!”他救助躺在马路上生命垂危的老人,老人四名子女在王俊青单位门口长跪不起谢恩人,他在安徽代职的时候,用每月一半的工资助了安徽肥东县一中文科状元王金林,帮贫困孩子圆了大学梦,受助孩子登报刊发文章《明天我就成了你》,向他表达感谢。
几十年来,王俊青大部分工资收入都用到了扶贫帮困上,几个他赡养的老人硬要把房产赠与他,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他图的真不是这个,他图的是社会责任,他图的是给孩子做好榜样,他图的是百姓称赞,获得“好人好兵好警察”的口碑!
王俊青16岁离开家乡参军报国,几十年来守在父母身边的时光屈指可数,别说照顾,父母离世他都没能守在身边,都没能送上一程,他坚强地说,他不遗憾。但是,转身,他却把对亲人的愧疚转变成了对社会的大爱。
2018年春节期间,一个名为《牵着妈妈的手》的视频刷屏网络。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已逐渐成为时尚,这些家庭正在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石。
王俊青和困难群众的三次拉手,拉起的不仅是公安民警在群众中形象,更体现了这支队伍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热点解读
更多直击一线
5月13日,北京朝阳法院向未成年被告人小丽的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