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18年专题 > 2018知识产权周 > 重点推荐

北京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那些“数”

本站发表时间:[2018-04-26]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作者:

随着新中国成立后最大盗版少儿图书案二审宣判,我们迎来了第十八个世界知识产权日,面对当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形态多样化、智能化、网络化等带来的挑战,北京以建设知识产权首善之区为目标,深化知识产权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知识产权审判、检察工作机制,推进“三合一”综合审判、三位一体检察专业化建设、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等多项措施。现在,请跟随小编细数北京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那些“数”。

北京检察机关:2017年无一起撤回起诉或被判处无罪案件

图片来源:京检在线微信公众号

2017年,北京市检察机关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主要涉及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侵犯著作权罪、侵犯商业秘密罪,以及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等5个罪名。

据统计,2017年,北京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逮捕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26件197人,审结134件214人,其中批准逮捕86件112人,是2016年逮捕人数的1.4倍;受理审查起诉110件201人,其中起诉105件162人,无一起撤回起诉或被判处无罪案件。

北京市检察机关始终强化知识产权办案专业化建设,利用专业优势,更好地发挥审前程序中的主导作用、指控和证明犯罪的主体作用。专业化机构的建立和专业化队伍的培养,为北京开展知识产权案件检察工作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下一步,北京市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检察专业平台建设,完善专业化科技保障,加强专业化能力建设,建立同专业管理部门协作配合机制,推动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全链条打击,为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北京法院:2017年新收知产案增4成

图片来源:本网

2018年4月2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7年北京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基本情况,并发布了2017年度北京市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及十大创新性案例。北京高院知识产权庭庭长杨柏勇透露,目前,北京市法院已初步建立三级法院技术调查官资源“共享”机制,有效发挥技术调查官在技术类案件事实查明中的作用。

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三级法院共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1320件,同比增长43.1%;共审结37522件,同比增长38.7%。其中,共新收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5932件,同比增长49.2%;审结24606件,同比增长46.5%。新收一审知识产权授权确权行政案件9672件,同比增长37.5%;审结7188件,同比增长18%。

过去一年间,在知识产权司法政策上,北京法院不断加大司法救济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探索确定损害赔偿的途径与方法。与此同时,北京市法院还注重完善技术事实的查明机制,强化技术类案件审理的程序保障,有效发挥技术调查官在技术类案件事实查明中的作用。值得关注的是,为优化审判流程,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优化速审流程,在集约送达的基础上,同步对接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工作,推动建立行政诉讼被告固定代理人出庭制度,进一步改善行政机关应诉效果。

会上还正式发布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侵害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指南》全文分为11个部分,共计160条,涉及基本规定、权利客体、权利归属、侵权认定(包括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权、邻接权)、抗辩事由、法律责任、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认定、侵害影视作品著作权的认定、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认定等11个方面的问题。

《指南》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点:一是明确案件的审理原则,总结案件的审理思路;二是规范客体审查标准,统一署名的认定规则;三是界定权利保护范围,提出类案的审理规则;四是加大权利保护力度,探索惩罚性赔偿机制。

据了解,《指南》的发布将推动北京法院著作权审判实践,是全市著作权审判工作的新起点。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将以此为契机,推进著作权审判工作向更完备、更全面、更科学的方向不断发展。

(内容来源:正义网、首都政法综治网)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李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