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18年专题 > 2018知识产权周 > 重点推荐

北京法院发布2017年十大知产案例 结案数再创新高(图)

本站发表时间:[2019-06-04] 来源: 作者:

为迎接第18个“世界知识产权日”,2018年4月20日上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7年北京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基本情况,并发布了2017年度北京市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及十大创新性案例。会上还发布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侵害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

会上记者了解到,2017年北京市法院在收案数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结案数字再创历史新高。全市三级法院共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1320件,同比增长43.1%;共审结37522件,同比增长38.7%。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杨柏勇介绍,在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前夕,评选和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已成为回顾和展示北京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市高院法院长期以来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十大案例”的评选工作,从2002年开始,到今年是已经第16年;从2014年开始,根据新类型案件不断涌现的特点,增加了“十大创新性案例”的评选,今年将继续这项工作。

杨柏勇指出,此次选取的案件不仅受到社会普遍关注,而且在法律适用上具有典型意义。相关案件的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在定纷止争的同时,体现了司法裁判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回应。

杨柏勇介绍,“十大案例”中的“新华字典”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是涉及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的典型案例,兼具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及利益平衡的多重难题。该案在给予“新华字典”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的同时,注重平衡其与出版行业经营管理秩序、促进文化知识正确传播的关系,促使商标权利人更好地承担商品质量保障的法定义务和汉语言文字知识传播的社会责任,有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十大创新性案例”中的“《产科医生》海报、剧照、截图”著作权侵权纠纷案,回应了传播技术和商业模式的飞速发展对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这种封闭立法模式带来的巨大冲击。该案从合理使用制度原理出发,适用三步检验法并结合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考量涉案行为是否构成合理使用,对合理使用范围的划定方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判决结果实现了著作权人、网络服务提供者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对同类案件的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影评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会上还正式发布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侵害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市高院知产庭庭长助理潘伟介绍,《指南》全文分为11个部分,共计160条,涉及基本规定、权利客体、权利归属、侵权认定(包括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权、邻接权)、抗辩事由、法律责任、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认定、侵害影视作品著作权的认定、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认定等11个方面的问题。

潘伟介绍,《指南》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点:一是明确案件的审理原则,总结案件的审理思路;二是规范客体审查标准,统一署名的认定规则;三是界定权利保护范围,提出类案的审理规则;四是加大权利保护力度,探索惩罚性赔偿机制。

潘伟指出,本次《指南》的发布,是对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以往规范性文件的修改、补充、汇总与完善,系统研究了著作权法立法者的相关释义,总体上是对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具有共通性的问题,作出了结论性或指引性的规定。《指南》的发布,将推动北京法院著作权审判实践,是全市著作权审判工作的新起点。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将以此为契机,推进著作权审判工作向更完备、更全面、更科学的方向不断发展。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