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决战之年。
面对执行改革、第三方评估验收、大量增加的执行案件,执行一庭的全庭干警,每天都鼓足干劲,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孙大妈给张春生法官打来电话:
“张法官,您救救我吧!我老伴去世了,丧事都是养老院的同志帮忙办的,我那钱……那钱!”
“大妈大妈,您醒醒……”电话那头一阵混乱。
孙大爷夫妇和三儿子分别是案件的申请人和被执行人。
老两口因儿子不赡养,一同住进了养老院,三儿子花言巧语把老人手中的36.5万元存款骗走不还,而且对老两口生活不闻不问,装聋作哑。
老两口起诉,法院判决返还,执行案件由张春生法官办理。
张法官想既要执行案件,又想给双方做做和解,能让孙大爷老两口安度晚年。
然而,三儿子不配合。
直到孙大爷临去世还念念不忘那些存款,那是他和老伴的活命钱呀。
张法官奔向三儿子家:“你爹上周都去世了,今天出殡你怎么都没去……”
法官的话音未落。
孙某开始语无伦次:“没人通知我呀……”
任何狡辩都是苍白无力的,这个连父亲葬礼都不愿意参加的不孝子被拘留了。
在拘留所,三儿子认错了,归还了父母的存款,并表示要对母亲尽孝。
枯萎的亲情在法官的努力下再次换发了生机。
执行办案从原来的经验化办案到集约化、团队化、规范化、信息化办案,这个转变可不小。
首先要转变思想,向集约化、团队化要效率,用规范化、信息化不断创新执行方法,不断推进执行改革的深入。
“你好,我是北京市房山法院执行局,今天我们通过微信视频的形式进行案款发还,现对你的身份信息和银行账户核实……”
张来喜庭长正在执行指挥中心首次远程发还案款。
“好的,我现在正在火车上,可能信号不太稳定,请法官谅解,我的身份证号是……”
李某正在回老家过年的火车上。
2018年1月,李某等15人向房山法院申请执行北京某科技公司给付半年的工资。
在执行中,承办人张来喜法官发现公司早已经人去楼空,法定代表人也毫无踪影。
这边李某等十几个人对北京的就业环境也发生了质疑:
“还首都呢,欠点儿工资都追不回来,要不回来我们就不要了,以后再也不来北京打工了。”
张法官对法定代表人采取了限制高消费措施,经过多方努力,被执行人终于在春节前交清了全部工资款。
钱执行回来了,发还却成了问题,按照传统的发还案款方式需要当事人当场核实、确认。
由于时间已经临近春节,申请人均返还原籍,而且表示年后不来北京了,执行到位的案款发不出去了。
执行局领导经过研究,决定启用执行局官方微信“北京房山法院执行局”视频接待室,利用微信视频远程核实信息。
保障来自四川、天津等11个省市的15名申请人春节前拿到属于自己的工资,这在北京市属于首次。
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17万余元案款全部发还完毕。
李某在视频中感慨道:
“这事儿折腾我大半年了,还以为我的工资要不回来了,没想北京的法官真负责任,坐在火车上就领到工资了,谢谢法官!”
张春生法官邀请京东网上司法拍卖提前介入促执行,缩短财产变现时间,提高执行效率,这在全国属首次,并向全国进行了推广。
霍福生法官的“放水养鱼”工作方法,申请人自愿领取一半的工资,自愿将剩余工资帮助公司度过难关,让双方当事人得到共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执行一庭为了应对新的工作要求、迎接第三方评估,进行了大调整,还成立一个由张军挺为组长的特色团队“服务组”。
形成“四对一加十五”的团队模式,实现无纸化办公,卷宗材料实时扫描、集中管理,执行质效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不忘初心守公正,依法执行济民生。
执行一庭将坚持以集约化、团队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推动执行改革工作不断前进,破解执行难,探索新举措,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
执行一庭全庭干警,有信心打好基本解决执行难“最后一公里”攻坚战,确保如期兑现向党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热点解读
更多直击一线
5月13日,北京朝阳法院向未成年被告人小丽的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