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19年专题 > 盘点北京司法行政2018 > 感动瞬间

狱中"摆渡人"燃希望

本站发表时间:[2019-01-18]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李祺

“摆渡人是城市里的超级英雄,摆渡就是把人从痛苦中解救出来,用快乐和温暖,抵抗这个世界的悲伤。”——电影《摆渡人》

在监狱,服刑之人进入高墙内就是踏上了蜕变之路,而民警就是蜕变之路的摆渡人,蜕变之旅则像是一段变丑为美、化恶为善的艺术过程。

下面一段故事,是一位民警孜孜不倦地通过教育改造,重塑一个服刑人员灵魂的故事,他就是垦华监狱 “摆渡人”——民警褚奇松。

狱中“摆渡人”的口述实录 

“服刑人员康某调入我班的时候,这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始终耷拉着脑袋,神情沮丧,对于我的问话总是闪躲,整个人似乎被那穿在身上的囚服染成了黯淡无光的灰色。初到陌生环境产生的不安感、巨大生活反差带来的失落感和辜负家庭期望形成的愧疚感交织成了他目前的心态。如何打开他的心扉,成为我工作的首要难题……”

航模话题开启心扉 

备勤室昏暗的灯光令人有些困倦,民警褚奇松合上了厚厚的档案。前两次的谈话都不尽如人意,康某总是敷衍了事,但他并没有灰心,而是不断地从康某的相关资料中寻找拉近彼此距离的话题。

褚警官了解到康某从小爱好航模,参加过全国的比赛,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谈话切入点。于是在第三次的谈话中,褚警官一开始就把话题引到“航模”上来。“听说你擅长做航模是吗?我最近也迷上了航模,但总有几个地方搞不明白,想向你请教。”这使得康某有些讶异,“褚警官,可别这么客气,您有啥不明白的直接问吧,真没想到您也对这个感兴趣。”在这个话题上康某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关注与尊重,认真解答了褚警官的问题。

在康某开始变得不再排斥谈话之后,褚警官开始引导康某谈自己的儿时回忆和工作经历。在康某讲述过程中,他耐心倾听,用心去与康某一同感受失败的沮丧与成功的喜悦,在经过数次的谈话之后,褚警官终于用真诚打开了康某的心扉,建立了信任关系。

充实生活重塑自信 

褚警官进一步对康某进行引导,让他明白监狱不仅仅是陋习的改变之地,还是梦想的起航之地。他常鼓励康某说:“高墙虽隔绝了世界,但也带来了一片清宁,要静下心来,珍惜每一天的服刑生活,要在集体活动和劳动中学会释放服刑压力,学会与他人相处,提升自己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

褚警官与康某一起规划未来,得知他出监之后想继续从事艺术培训行业,褚警官就鼓励他多读书充电,引导他担任艺术兴趣小组的组长,参加监狱举办的各项演出,舞台上的他又一次绽放了笑容。就这样,康某慢慢走出消沉的阴霾,重拾了自信,对未来多了一份期待。

亲情力量强化改造 

褚警官发现,在每一次与其父亲会面或者通话之后,康某失望的情绪就会上升,影响改造的积极性。于是,他决心改变这种情况,利用亲情的力量为康某注入一针“强心剂”。

于是,褚警官利用会见的机会与康某的父亲进行了沟通。“他最近在监狱里表现得不错,还担任了兴趣组的组长,其实一直以来,他对家人都挺愧疚的,您可以尝试着多鼓励他,效果或许不错。”褚警官看到,当自己对康某父亲这样描述他时,其父亲眼神中随即流露出“责之切、爱之深”的舐犊之情。

果然,康某的父亲在之后的会见中,多了鼓励的话语。“儿子,过去犯下的错误,咱们一起来面对,你要振作起来,好好表现,爸妈等着你回家。”也许是难得从父亲口中听到鼓励之词,康某声泪俱下地表示:“爸爸,您放心,儿子不会让您失望的,等我回家。”

铁窗无情,伫立频洒泪,高墙有爱,老父盼儿归。现在的康某早已是班内的积极力量,车间的生产达人,舞台的艺术骨干,还被评为监狱级改造积极分子。

在褚警官的工作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要挖掘每名服刑人员的潜能,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真正明白监狱除了改造,还有梦想;除了高墙,还有关怀;除了阴暗的灰色,还有斑斓的彩色。”字里行间,都透出了这位年轻的监狱干警对工作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其实,每一名身陷囹圄的服刑人内心都藏有一幅愿景,要善于捕捉其内心的情感,触动其心灵深处,引导罪犯越过眼前的苟且,重燃希望,寻找诗与远方。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李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