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司法部和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和律师调解试点工作推进会。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万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北京市司法局做题为《勇于担当 精心作为 着力构建律师调解和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北京模式》发言。
高站位统筹,着力构建突出首都特点的顶层设计制度体系
“领导高度重视、完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推进”是北京落实两项试点工作的突出特点。市司法局坚决把落实司法部部署作为重大的政治责任,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及市委政法委汇报试点工作,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以市法治建设领域改革专项小组的名义,出台《北京市关于深入推进“三项工作”的实施方案》,并以此为统领,以市高院、市司法局联合出台的《关于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为配套,与持续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律师代理申诉制度改革,以及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有机结合、系统推进的“1+2+N”的制度体系。推动将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纳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督察重点工作,发挥市律师工作联席会的统筹协调作用,全面协调推进改革措施和试点工作落地见效。
高起点谋划,着力构建体现首都特色的律师调解工作格局
“将律师调解充分融入首都矛盾多元化解体系,使律师独立承担纠纷调解能够实际发挥作用”是北京落实律师调解工作试点的一大特色。推动把律师调解纳入全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大盘子”,逐步构建起市司法局、市高院主导,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抓总,律师事务所参与,律师调解和人民调解、专业调解、行业调解互融互促的工作格局。
着眼司法公信,建立规范的律师调解工作程序。落实前置告知,将《律师法律服务告知书》作为必经程序,律师受理委托前告知当事人诉讼风险,可以优先选择律师调解解决争议。对接受调解的当事人发放《律师调解事项告知书》,清晰告知调解制度和相关事项。明确律师调解员应当遵守的工作纪律,规范了律师调解诉调对接工作流程,做到了调解协议书格式、结案情况报告格式和律师调解卷宗内容、归装要求“四统一”。
着眼长远发展,着力构建“1+N”律师调解工作模式。立足调解“中立”的特性,发挥“1个枢纽”即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的作用,促进会、高院、司法局三方联合认证“N个”律师事务所和律师成为促进会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引导当事人及其代理人选择促进会专业调解平台中的律师开展调解。
着眼职能发挥,着力扩大律师参与调解的广度和深度。在2016年实现人民调解进基层法院立案庭全覆盖的基础下,选派393名资深律师、30名实习律师进驻法院,与人民调解员协同开展诉前调解。组织引导优秀律师加入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推进在市律协设立律师调解中心工作,416名律师调解员已经招募完毕。
高标准落实,着力构建发挥首都特长的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体系
北京财力充足,政府财政可以为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提供充分保障,这是北京在开展此项工作中一大优势特长。按照“健全工作网络,充实专门力量,法律援助兜底,全市域开展试点”的工作思路,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市中级法院、基层法院,务实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
精心“织网”,实现法律援助工作站广覆盖。在全市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77个,首创在国家安全机关看守所建立工作站,在监狱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点,实现法院、检察院、看守所、监狱法律援助工作站全覆盖,实现工作站“两统一、三有、四公开”规范化管理。进一步畅通申请渠道,要求法律援助工作站、12348热线为被告人及其近亲属直接申请提供便利。突出“法律援助兜底,确保实现全覆盖”的理念,只要法院通知辩护的,我市各级法援中心全部落实指派。
精心“组队”,实现法律援助律师队伍专业化。明确法律援助律师标准,公检法司安机关共同研究确定律师名单,通过报名条件初审、履职能力调查、执业情况核查,组建起1123人的刑事辩护律师和1013人的值班律师团队。
精心“运作”,实现试点工作高效运行。建立市司法局、市律协和市高院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通报情况,评估工作效果,协调解决问题;健全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机制,值班律师补贴经费列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2016年将律师值班补贴由原来的每个工作日150元提高到500元;提高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补贴标准取得积极进展;健全对口支援机制,对律师资源相对匮乏的远郊区,由市律协牵头调剂律师,确保工作不留“空档”;健全退出机制,定期考核,优胜劣汰,确保案件办理和值班律师工作质量。
精心“探索”,助推改革措施落地。探索值班律师转任辩护律师制度,实现法律帮助和法律援助有序衔接;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探索公函往来电子化模式,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对不开庭审理案件采取“简案快审”协作,公文流转与法律援助律师指派同步进行。
热点解读
更多直击一线
5月13日,北京朝阳法院向未成年被告人小丽的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