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探索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 打造首都特色“智慧法援”
5月9日上午,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携手北京市司法局,向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及各区法律援助中心捐赠17台智能法律援助机器人。
捐赠仪式上,北京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苗林表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对首都司法行政工作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充分认清、切实把牢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努力实现首都法律援助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法律援助工作方面,苗林提出了“六个注重”:
一是要注重体系建设,促进满足需求。要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总抓手,以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不断健全完善制度机制,丰富工作形式和内容,努力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法律服务需求,着力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公共法律服务制度体系,切实发挥法律援助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作用,将法律援助政府责任落到实处。
二是要注重创新引领,促进长远发展。要坚持创新引领,不断强化法律援助工作的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服务举措创新、监管手段创新。要坚持首善标准,全力向“创新发展争一流”的目标迈进,促进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新举措、新经验、新方法,努力创造更多的“北京样本”“北京经验”,在创新引领上继续发挥标杆和旗帜的作用,不断推进首都法律援助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是要注重维权维稳,促进和谐稳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首都意识,紧紧围绕首都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的职能作用,依法做好维权和维稳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困难妇女、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民工、军人军属等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努力促进首都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要注重信息技术,促进普遍应用。要不断探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科技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的应用,深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法律援助工作的深度融合,努力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法律援助咨询接待、案件办理、质量监管的全过程,以信息化促进法律援助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不断提升工作效率,积极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智慧法援”。
五是要注重质量监管,促进优质服务。要健全完善监管手段,不断完善质量管理措施,综合运用案件跟踪、同行评估、庭审旁听、回访调查、卷宗检查、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提高法律援助服务专业化办理水平。要进一步教育引导法律援助人员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和职业规范,全面提升法律援助的质量和水平。
六是要注重统筹推进,促进整体提升。要坚持统筹推进的工作理念,切实将涉及法律援助制度建设、基础建设、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和提供能力等方方面面的工作统筹起来,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查找工作短板,及时改进提高,努力推进首都法律援助工作在更高层次上发展,促进法律援助整体工作取得新提升。
热点解读
更多直击一线
5月13日,北京朝阳法院向未成年被告人小丽的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