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上午好。感谢嘉宾的点评。
刑事审判与人的自由、财产、生命权息息相关,所以刑事裁判文书会被当事人格外重视,甚至世代相传。另一方面,刑事案件容易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一篇好的文书会带来大范围的普法效果,但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引起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无论以多高的标准来要求刑事裁判文书都不为过。
我所获奖的这篇文书是“4•13”跨境电信诈骗案的一审判决书。“4•13“案是我国首次大规模从境外接回含台湾籍被告人进行刑事审判的案件,备受海峡两岸关注,一度成为新闻热点,开庭时,除了央视等多家媒体外全程报道外,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还组织了20多家检法单位前来观摩旁听。我这件案子被告人33人,层级分明,分工明确,诈骗金额大,辩护人近60人,争议焦点分散,又涉及境外取证,审理难度比较大。当时,两高一部刚刚出台了《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新的司法文件能否适用以及如何适用都存在一定争议,在法律释明上也存在难度。
正是基于以上这些特点,一开始我们就决心把这件案子的裁判文书写成一份标杆性的文书,要为今后类似案件的审理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所以无论是我本人,还是合议庭成员,甚至是参加法官会议的其他法官,都为文书的成稿建言献策,贡献力量,可以说,这份获奖文书是二中院刑二庭集体智慧的结晶。
“4•13”案件宣判后,多家外地法院跟我们联系,索要判决,表示要直接引用我们的一些裁判理由,我们虽然不是判例法国家,但有这样一个机会,通过一篇文书得到同仁的认可,有这样一个网络互评的平台,对外展现刑事审判的工作成效,是非常令人自豪的。
裁判文书是全部诉讼活动的载体,也是法官对外发声的名片,它凝聚着我们多年积累的智慧、经验,蕴含着我们对于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所以,写好裁判文书是做好法官的应有之义。最后,我想说,文书能否获奖与案件本身密切相关,会有一定偶然性,但作为一名法官,应当有追求卓越的决心,并为之全力以赴。
谢谢大家。
热点解读
更多直击一线
5月13日,北京朝阳法院向未成年被告人小丽的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