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19年专题 > 判决书背后的故事 > 判决书背后的故事|丁宇翔:判决书蕴含着行动者的力量

【获奖感言】丁宇翔:判决书蕴含着行动者的力量

本站发表时间:[2019-03-28] 来源:京法网事 作者:

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让我倍感荣幸,但我知道,这仅仅是因为幸运。在此,我想向各位领导和同事汇报两点粗浅的感悟。

第一,判决书就是自己的孩子。每次撰写判决书的时候,总会有一种爱恨交加的感觉。就像面对自己的孩子,乖巧时他会温风细雨,撒娇时他会狂风暴雨,但作为父亲,无论遇到哪种雨,自己都只能天街小雨,无奈的润如酥。我想大家也能够体会的到这种心情,这种删了写、写了删,内心抬起了掌掴的手、却换做了外在的轻轻拍肩的焦灼心情。判决书是说理论证的载体,是我们与当事人进行交流的桥梁,撰写判决书要有一种爱护自己的孩子一般的司法情感。这种情感不仅仅是严谨和细致,更重要的是热爱。从字斟句酌起,理顺逻辑层次,点明问题症结,淋漓尽现司法的温度,充分体现审理者的关爱,赋予判决书以活力。最终,在反复的追问与雕琢中,判决书不再“凉凉”,反而会是“暖暖”,于此情景,其乐融融。

第二,判决书蕴含着行动者的力量。回想二十多年前刚上法学院时的意气风发,如今四十岁的我,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志在四方。难道真的是岁月风干了理想,现实磨灭了本我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比二十多年前的理想主义更为困难的,是脚踏实地,坚持做一个行动者。当面对当事人充满希望的眼神,但因证据不足无法形成内心确信而不得不援引证明责任规则驳回其请求时;当面对当事人充满激情的辩论,但因合议庭意见不一而只能少数服从多数作出艰难决定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法官作为行动者的艰难,更体会到法官作为行动者的伟大。当全社会都在高唱法治凯歌的时候,我们,每一位法官,正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谨慎小心地勉力处理每一起具体的案件,正在切身经历着在个案推进法治过程中的苦痛与酸楚。然而,那些痛苦过的和正在痛苦着的煎熬,才真正是我们挥洒着的青春。或许一份判决书改变不了什么,但她蕴含着我们行动的力量,更是我们青春的力量。我们背后有国徽,身上有法袍,只要我们内心光明、清洁、正直、诚实,我们就一直拥有这样的力量。同时,因为有在座的所有法院人的共同努力,这力量正在积少成多,并且已经成为促进法治发展的磅礴力量。

不骄傲、不拜物、不相忘、不冷漠、不哗宠、不矫饰、不盲从。把未来当成一汪海洋,我们将一如既往地飞翔。

谢谢大家。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