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19年专题 > 小创新带来大变革 聚焦北京法院司法改革“微创新” > 最佳示范案例 > 八

门头沟法院:"三个突出"创新多元调解+速裁

本站发表时间:[2019-12-29] 来源:京法网事 作者: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高级法院“四个统一”部署,加强“多元调解+速裁”工作,门头沟法院结合本院实际,重组审判资源、优化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措施。新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以来,全院“多元调解+速裁”结案占一审民商事结案总数的比例达到70。7%,前后端人均结案比达6倍以上,用22%的民商事法官化解了全院70%的民商事案件,“多元调解+速裁”工作位居全市前列,呈现出良好的运转态势。

一、在分流上突出刚柔相济,以软管理实现硬指标

通过“全面导入、定量导出、两次分流、三级把关”的方式,确保精准识别繁简案件。一是立案窗口按照“全面导入”的原则,以可调解、能速裁为判断标准,不限案由、不限标的将案件全面导入,确保90%左右的民事案件进入调解系统,完成第一次分流工作,实现繁简案件的初步识别。二是速裁法官以“定量导出”为原则,在规定的时间内,不拘类型、不限原因向后端移转不超过20%的案件,完成第二次分流,确保前端化解至少70%的民商事纠纷,实现繁简案件的精准识别。三是以“三级把关”为原则,速裁法官把关移转案件卷宗质量,庭长把控移转案件总量,前后端主管院领导协调个别特殊案件,畅通案件在调解、速裁、精审链条中的衔接,将“速”字挺在前面,确保前端不形成新的长期未结案。

二、在审理上突出专通结合,以小团队分解大任务

一是选调调解助理,配强速裁团队。组建“1+2+2+1”模式的6个速裁组,每个速裁组配备两名法官助理,一名为尚未进入员额,但有独立审判经验的调解助理;一名为入院时间较短、审判经验较少的事务助理。同时,强化对调解助理办理常规案件的考核,明确调解助理完成本组一半以上月结案指标。通过制作月报,以数字形式公示调解助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强化工作成效对比,促进团队内部良性竞争,让速裁岗位成为入额法官后备军的锻炼基地。二是确定“小集约+大随机”的分案规则。为统一裁判尺度、保证案件质量,结合我院具体收案情况,明确家事类、人身侵权类、房地产类、道路交通事故类、劳动争议类等类型化案件分别归不同速裁组办理,其余案件则实行随机分案,既保持一定的专业化审理,也兼顾各速裁组工作总量的基本平衡,既突出对调解助理的专业化培养方针,又让速裁法官和调解助理成为解决多类型纠纷的“全科大夫”和“多面手”。

三、在考核上突出前后兼顾,以差异化确保长效化

一是完善前后端考评机制。为推动“多元调解+速裁”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充分调动前后端法官工作积极性,形成前后端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门头沟法院顺应形势发展、响应市高级法院要求,探索建立前后端法官业绩考核机制。明确前后端法官考核原则、考核计分方法、考核责任部门等。以月结案总数、案件类型、适用程序、审理时限等为基础,考核前后端法官结案数量及结案均衡度。二是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考核。通过制定人民调解员管理办法及补贴办法,制定科学化的考核方案和差异化的补贴标准。实现对人民调解员常态化、动态化管理,不断提高调解员工作积极性和有效性。三是打通前后端沟通交流渠道。建立前、后端法官轮岗机制,从后端审判部门抽调办案效率高、统筹能力强的法官到前端速裁岗位,发挥“传帮带”作用,鼓励新入额法官、入额法官后备军到速裁岗位接受锻炼。经验丰富、业绩突出的速裁法官也可以调整到后端审判部门,让速裁法官对成长无后顾之忧。建立阶梯式、流动式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良性的人员流动模式,完善“多元调解+速裁”工作长效机制。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高煦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