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宋景军是北京市交管局房山支队万宁大队驻镇安监民警,曾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6次。2016年,他因脑部血管肿瘤破裂做了两次开颅手术、两次康复手术。宋景军从苏醒后智力相当于4岁儿童、生活不能自理,到身体各项机能恢复如初,直至返回工作岗位,他的妻子始终守护在身边,共同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日前,北京市公安局会同首都文明办、团市委联合举办“榜样力量·忠诚最美”——2018“北京榜样·最美警察”主题活动揭晓仪式。其中,来自房山交通支队万宁大队的民警宋景军被评为了“北京榜样·最美警察”称号。
平凡从警路遭遇不测风云
宋景军是1986年7月参加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从当上交警的那天起,他就把忙碌写进日常,把心意装进一件件帮助辖区百姓解决问题之中。工作头12年,他是交通事故科民警,年轻的他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一天一夜可以出48个现场处理事故。之后的20年,他是一区一警驻周口店镇管片民警,农田阡陌、峭壁山路,只要需要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日晒雨淋、风雪兼程,他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一方百姓做点儿什么。宋景军默默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着、奋斗着,一步步把平凡的日子过成自己的小诗。
然而,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有些残酷的玩笑。2016年9月21日中午,在单位宿舍休息时,宋景军感到一阵剧烈头痛。被同事送到医院时,他已失去意识,医生诊断为脑动脉瘤破裂,俗称大面积“脑出血”,生命危在旦夕。晚上10点,他被推进手术室,手术进行了近10个小时。仅过了一天,由于脑水肿,他第二次被推进手术室,这次又是7个小时。“我就一个念想:他不会离开的!我不放弃他,他也不会放弃这个家!”老宋的妻子斩钉截铁地说。
两次开颅手术后,宋景军虽然保住了命,但是什么时候醒来却是未知,妻子、儿子、儿媳妇每天等在ICU外。直到第17天,宋景军终于微微睁开了眼睛。在ICU病房躺了一个多月,宋景军的病情稳定了,但只有4岁儿童的智力,没有记忆力,也不能说话,生活不能自理。
随后,他转入海军总医院进行康复治疗。2017年2月6日,由于病情严重,颅内需补钛合金,宋景军进行了第三次手术,5个小时,在ICU躺了10天后接着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过程是艰辛又漫长的。妻子背着双肩包,每天早上五点起床从房山出发,乘最早一班地铁到医院,晚上10点坐末班车回家。在医院的每一天,她用平车推着宋景军在医院各康复科室辗转,每天帮他翻身、擦身、按摩,每天握着他的手,讲着过去的故事……尽管没有任何回应,但妻子从未间断,只为能唤醒他对往日的哪怕一点点回忆。
经过一段康复治疗后,医生建议妻子把宋景军接回家进行康复。此时的宋景军大小便失禁,生活还是不能自理。有人建议妻子给宋景军在家里单支一张床,妻子坚决和宋景军一起睡。“我要搂着他睡,这样他一有情况我就能立刻知道。”经过一段的康复后,宋景军的情况并没有一天天见好。妻子发现他走路越来越歪,就去问医生,医生说是脑积水,需要做第四次手术。2017年5月,宋景军进行了第四次手术。手术后,在妻子无微不至的照顾中,宋景军康复得很快,可以主动说话,可以自己吃饭,慢慢也有了记忆。
大病初愈开启“第二次”警察生涯
经过8个多月的治疗,宋景军终于完全康复。他坚持要返回工作岗位,妻子替他选了个好日子——2017年8月1日建军节,妻子解释:“都是穿制服的节日,又有你名字中的军字,再合适不过了。”医生说像宋景军这种情况,能活下来就是奇迹,能在8个月恢复如初甚至还能返回工作岗位,堪称奇迹中的奇迹。回到热爱的岗位上,宋景军和以前一样还是闲不住,想法甚至比以前还要多。他推动完成周口店镇坡峰岭景区停车场建设,协调景区成立20人交通疏导员队伍,形成警民共建、景区自治,有效解决拥堵,群众主动登门致谢;他帮助周口店小学门前画上了斑马线,还加强了校园门前护送岗;他主动联系镇政府,对周口店镇政府与邻近小区两个道路进行优化,百姓出行得到了保障,辖区群众都管他叫“及时雨”。
还有四年,宋景军就要退休了。退休前他只有一个目标:“管辖范围内尽最大可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有难题,我就去破题。让自己的第二次生命更有意义,退休后能留个念想。”
热点解读
更多直击一线
5月13日,北京朝阳法院向未成年被告人小丽的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