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0年专题 > 平安之星网络宣传活动 > “星”光闪耀

李显辉:“办完案件”与“办好案件”之间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

本站发表时间:[2021-07-13]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他曾扎根西藏14年

  用法律的阳光温暖雪域高原

  他解决十年“老大难”案件

  为46名当事人送去了希望

  他把办案做到极致

  用检察温度 厚植法治信仰

  他就是月度“平安之星”获得者

  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

  第六检察部主任李显辉

  李显辉的检察生涯始于西藏。2005年,刚从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毕业的李显辉,毅然只身奔赴西藏,入职拉萨市检察院,成了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一干就是14年。

  初到拉萨,高原反应猛烈地向李显辉袭来:头痛得要炸,说话、走路都要大喘气,记忆力减退,吃不好睡不好,经常流鼻血……然而,艰苦的条件没有阻碍他开展工作。一些别人看来棘手的案子,李显辉总是主动接过来,这让他很快成长为办案骨干。

  在与未婚妻谈婚论嫁的2009年,因为办理一起专案,他在办案点一待就是8个多月而无法脱身,不得不三次推迟婚期。婚后他长年不在家,回到北京时,儿子看到他,怯生生地躲在妈妈身后不敢叫爸爸……“空巢老人的儿子,两地分居的丈夫,留守儿童的父亲”,李显辉曾经这样介绍自己。

  2019年李显辉从雪域高原回到首都北京。初来行政检察部门,李显辉在案件研讨时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在案证据有哪些?跟当事人都聊过了吗?申请人的实质诉求是什么?”连环三问常常把年轻的检察官助理难住。

  “行政检察案件的一些当事人,有的历经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维权。他们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走进检察机关,寻求司法救济的‘最后一根稻草’。”李显辉表示,“此时,如果我们还木石心肠,停留在程序化办案,而不是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沟通,又怎能平复他们的情绪,赢得他们的信任,解开他们的心结?”

  “喝杯水吧,慢慢说……”李显辉一边说,一边递上一杯温水,这也成为他及同事们与当事人“见面”的模式;持续几小时的倾听,也成了他们会见的常态。

  看起来文质彬彬的李显辉,办案时十分“接地气”。经过他和办案团队与申请人耐心沟通、多方协调,用近5个月时间,终结了一场跨越两代人、影响三代人的纠纷。

  2020年1月,李显辉援藏回京不久,就遇到因“拆违”引发的46人127件申请监督案。案件涉及申请人、行政机关、第三方企业等多个主体,法律关系复杂、矛盾纠纷叠加。刚接手这起案件时,有人善意地提醒他,这是个“烫手山芋”,容易“费力不讨好”。但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面对申请人十年维权未果的绝望,李显辉难以释怀。“作为一名检察官,办案必须换位思考、以心换心,对得起法律,对得起良知”。

  由于此案的申请人多为山西某企业职工,但案件涉违建房却在北京,考虑到申请人在疫情防控期间不便于进京的特殊情况,李显辉和同事主动“上门服务”,到山西逐一听取申请人意见,逐笔核对和解基础数据……

  为了回应群众的正当诉求,实质性化解这一争议,李显辉深入到申请人的维权微信群。一次次被怼,又一次次带着微笑表情包回复,李显辉用近3000条微信,动辄数小时、上百次的电话沟通,使申请人终被真情感动。有一次,一位前期意见颇多、刚刚被做通工作的申请人第二天一早又返回来,点名要见李显辉。大家正担心申请人反悔,前期工作可能会付诸东流时,那位申请人从包里掏出自己手书的“明德至善”四个大字表示感谢。李显辉将心比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申请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走进群众、以心换心,跟随李显辉办案的检察官助理王楠对他的群众工作能力钦佩不已,“那些申请人就是能听进去他说的话,觉得李检察官的心是和他们在一起的。”最终,通过民事和解推动行政争议化解,这场纠缠了十余年的矛盾纠纷终告结束,皆大欢喜的结局给申请人解了忧,为政府解了围,替企业解了套,实现了案结事了政和。

  “他是一位化解行政争议的高手”,同行这么评价李显辉。两年来,他带领团队化解了300多起行政争议案件,荣获北京市检察机关先进个人及月度“平安之星”荣誉称号。

 

  “荣誉属于过去,但鞭策的是未来,‘办完案件 ’与‘ 办好案件’之间,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我将带着对人民的情怀、对法治的信仰继续前行!”李显辉表示,“未来我将始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 ’的历史担当,以求极致的工作作风,做好每一件小事、办好每一起案件,让人民群众在检察履职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实现案结事了政和。”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于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