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0年专题 > 2020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 要闻

从严把关规范国家安全教育

本站发表时间:[2020-04-15] 来源:法制网 作者:

对话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学研究所所长 莫纪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所长 陈向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 李 伟

中国政法大学军事法研究所教授 肖凤城

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强化维护国家安全能力

记者: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抓紧出台反恐怖法等一批急需法律,推进公共安全法治化,构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国家安全涉及国家政权、主权、领土完整和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国家利益,是一国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

陈向阳:关于构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就是以国家安全法等为基础,加快完善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重要领域的立法,依法治国、依法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处理好政治安全、国家安全与人民安全三者的关系,更加突出人民安全的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李伟:首先要强调一点,国家安全委员会自2013年11月12日成立以来,在促进依法治国,特别是维护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后,我国陆续通过了许多涉及维护国家安全的相关法律,包括国家安全法、国家情报法、反恐怖主义法、反间谍法、网络安全法以及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等。一方面,这表明我国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完善;另一方面,非传统安全因素越来越广泛,这也表明我国缺乏一套完善的包含所有非传统安全的法律。

随着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如何将法律准确地运行在生活实践当中,成为当下最关键的工作。

莫纪宏: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建设目前已经初具规模,但维护国家安全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两点。一是要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只有社会公众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才能主动积极地配合国家安全工作;二是要强化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制度能力、人才储备、技术能力、物质基础,弱国无安全,必须要提高综合国力。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制定生物安全法,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这些论述是结合此次防疫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来讲的。过去,生物安全工作是传统安全观中的制度死角和短板,因此必须重视维护国家生物安全工作。

肖凤城:目前,我国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11个安全领域下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这方面的立法工作还有很多要做,相关的执法和司法工作更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未来,相关立法要解决过于原则、笼统、不够具体的问题。每一部法律要尽可能地面向执法,面向法的效果的直接实现,而不是说先做一个宣示性的立法,然后把具体工作留给执法过程当中的具体执法队伍去做。

密切联系国家安全实践

加强统筹指导注重质量

记者:随着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不断推进,国家安全教育越来越正规化、常态化,不再是应景之作,国家安全教育也一步步真正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制度化、体系化。不过也有人指出,以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为例,碎片化、零散化倾向仍然存在,亟待建立规范有序的长效机制。

李伟:我国国家安全教育的问题除了碎片化,还存在形式化的问题,这些对于宣传教育没有起到实质作用。我国国家安全教育应该配合相关实践,如这次疫情实践,才能让安全教育深入人心。

陈向阳:国家安全的相关教育正在加强,但也亟待规范。国家正在开始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试点,包括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在内,相关试点高校和研究机构都在努力,如博士点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未来应加强规范,密切联系中国国家安全实践,加强中央统筹指导,突出重点,注重质量,从严把关,防止“一窝蜂”地到处开设办学点。

肖凤城:未来,国家安全教育更加制度化、体系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学校教育。随着人们接受教育时间的加长,多数人在30岁以前都在接受学校教育。在很多教育领域,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会涉及国家安全。因此,在学校的教育大纲里面,要安排国家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这是制度化的一个基础。

其次,要把国家安全教育方面的教育工作放到教学日程安排中去。例如,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这天,要求各类院校对学生做一些各自专业领域的国家安全教育工作,每年都坚持,效果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