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0年专题 > 枫桥经验派出所 > 枫桥故事

三代民警的枫桥故事

枫桥派出所民警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素描

本站发表时间:[2019-07-10] 来源:中国警察网 作者:万广朋

  在浙江省诸暨市公安局枫桥派出所,有一面图片墙,上面是156张从1950年至今在枫桥派出所工作过的民警制服照。从五○式制服到现在的新式警服,时光不仅在警服上留下印记,更在民警的青丝白发间悄然划过。

  照片中的杨光照白发隐现,和蔼可亲;吴嘉军踌躇满志,沉稳老练;赵信青春洋溢、活力四射。师徒三人的从警年限跨越30年,这30年也是三代人用自己的点滴行动践行“枫桥经验”的30年。

  老杨调解中心——“有难事,找老杨”

  11月29日13时,记者在枫桥派出所老杨调解中心见到了“群众都信赖”的杨光照。此时,69岁的老杨已经连续工作了6个小时。

  “中午您不休息会儿?”记者问声音早已沙哑的老杨。

  “不睡了,下午还有个调解,我得抓紧时间熟悉一下情况。”老杨边说边记笔记。

  1986年,杨光照从部队转业参加公安工作。在枫桥派出所的22年岁月里,他心系群众,长年扎根基层,走村入户化解矛盾。“有难事,找老杨”成为枫桥群众的一句“口头禅”,“阳光警察”也成为杨光照在“枫桥经验”这片热土上树立起来的爱民形象。

  2010年8月,杨光照光荣退休。但枫桥的干部群众希望老杨能留下来,为枫桥群众发挥余热。经过多方努力,枫桥派出所成立了由杨光照牵头的“老杨调解中心”。从此,在田间地头、群众家里、厂矿企业、机关学校,都能看到老杨忙碌的身影。

  面颊红润、声音洪亮、思路清晰,让人一见就觉得有威望。25年从警生涯,25年风雨坚守,25年薪火相传,没有人能说清老杨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奉献,唯有他头上的些许白发提醒着人们,他已经69岁了。

  家在诸暨市里的老杨每天6点起床,换乘两辆公交车耗时两小时才能到“老杨调解中心”。调解纠纷到晚上9点多是家常便饭。

  “我这嗓子已经沙哑好多年了,每天回到家一句话都不想多说,好在家里人都很支持我。”老杨说。

  今年,“老杨调解中心”已经成功调解各种矛盾纠纷200余起,这些矛盾纠纷的调解过程,清清楚楚地记在老杨的笔记本里,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正是老杨心系群众的最好见证。“我成长在‘枫桥经验’的沃土上,我得益于枫桥,就想用一生来回馈枫桥群众,传承发展‘枫桥经验’,是我能做、愿做、必须做的事情。”老杨说。

  教导员吴嘉军——“做好‘枫桥经验’传承者”

  在枫桥派出所有一个传统,新警入警,不论分工,都要到老杨那里去上课。

  现任的枫桥派出所教导员吴嘉军,2008年到枫桥派出所工作。吴嘉军是作为优秀民警被公开选拔上来的,到枫桥派出所就像小学生进课堂。吴嘉军做的第一件事,是偷偷研究杨光照。“我发现到所里找老杨的群众特别多,说明他跟群众的关系处得好。我特意和来找老杨的群众聊天,问他们为什么一定要找老杨调解矛盾纠纷。他们说,就是相信老杨。‘相信’太重要了,这可是老杨用经年累月的汗水换来的。”吴嘉军说。

  刚到派出所,吴嘉军是一名治安警察,2009年,转岗到刑警。2013年,又从刑警转到社区民警。吴嘉军心里“不舒服”,但向来要强的他也对自己提出要求,不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要“干出名堂”。

  “老杨能成为有名的调解高手,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我就观察老杨的工作方法。”吴嘉军说,“老杨中午从来不休息,每天都骑着自行车下片区,在派出所基本看不到他的人影。”

  扑下身子,沉在基层。老杨用实际行动给“初出茅庐”的吴嘉军上了最重要的一课。

  “从基层民警成长起来,我从老杨身上学到很多。我要做的就是当好‘枫桥经验’的传承者,带领年轻民警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吴嘉军说。

  90后民警赵信——“红枫义警”的“当家人”

  2015年,赵信从浙江警察学院治安专业毕业。血气方刚的他“准备去破案,5年内干出点名堂”。

  枫桥派出所教导员吴嘉军是刑警出身,一直是赵信的偶像。赵信来到枫桥派出所后,和吴嘉军师徒结对,但吴嘉军却让他去做社区民警。

  “枫桥派出所的金字招牌就是社区工作,来到这儿,先把派出所的看家本领学会再说。”吴嘉军为赵信规划职业路径。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一名青涩的90后小片儿警开始了和社区大妈大爷的精彩奇遇。

  刚开始社区走访时,赵信看到几位老大爷在聊天,就主动凑上去“套近乎”。大爷递上一根烟,赵信下意识地用手一挡,就尴尬地憋在了原地,不知道该干啥。

  辖区一名大妈对赵信总是很冷淡,赵信三番五次敲门拜访,大妈被他“烦”得够呛:“晓得了,晓得了,赵信太难记了,就叫你‘绍兴’吧。”

  赵信听了,灵机一动,连声说:“好、好、好。”原来,在诸暨方言里,“赵信”和“绍兴”发音很接近,年龄大的人记“绍兴”更容易。从此,“小绍兴”的名号在辖区传开了。

  90后的赵信,十分爱琢磨。他觉得做好社区工作,必须把群众发动起来。2016年10月,他来到枫桥百货批发部开展隐患排查工作。批发部老板陈荣周在枫桥开店已经27年,自家的批发部就是枫桥镇的“信息集散地”。他和赵信聊着镇上的大事小情。说着说着,二人就碰撞出建立一个志愿组织的想法。

  赵信把他想建立社区志愿组织的想法告诉了师傅吴嘉军。吴嘉军十分支持,让他放手去做。2017年7月,“红枫义警”正式成立,现在“红枫义警”已经有队员119名,成为维护枫桥平安的“新警力”。

  在一次巡逻中,一名“红枫义警”队员从村民口中得知,有两辆外地牌照的车辆很可疑,车上有人杀黄鳝,将黄鳝血倒入矿泉水瓶。“红枫义警”立即将这一可疑情况报告给派出所。民警判断这应该是一个利用黄鳝血冒充人血的“碰瓷”团伙。最终,根据“红枫义警”队员提供的线索,枫桥派出所成功打掉一个“碰瓷”团伙。

  作为“红枫义警”的创始人,赵信对这支队伍有着清醒的规划。“‘红枫义警’这两年获得了很多荣誉,说实话,除了高兴,我更有种担忧。”赵信说,“我怕走得太快,就忘了为什么出发。我现在经常提醒队员们,要不骄不躁,沉下心,踏踏实实为群众做事。”

  赵信有着不同寻常的稳重与成熟。“我们90后在成长,现在传承发展‘枫桥经验’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里,我们就要抓牢接力棒,为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新的活力。”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元末明初画家、诗人、枫桥三贤之一的王冕留下的佳作。现如今,以老杨、吴嘉军、赵信为代表的枫桥派出所民警,脚踏实地,心系群众,默默奉献,在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道路上砥砺前行。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段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