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1年专题 > 提升治毒水平 为群众筑起安全屏障 > 禁毒知识

新型毒品穿“马甲”极具迷惑性

本站发表时间:[2021-06-24] 来源:北京禁毒微信公众号 作者:
  原标题:新型毒品穿“马甲”,极具隐蔽性和迷惑性,北京将加大打整力度
  北京市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陶晶在北京市2021年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出现新精神活性物质1000余种。其中,含芬太尼类、卡西酮类、苯乙胺类、色胺类、合成大麻素等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毒巧克力”“娜塔沙”“小树枝”“毒邮票”“零号胶囊”等新类型毒品极具伪装性、隐蔽性和迷惑性,危害很大。下一步,北京公安机关在保持对传统毒品打击力度不减的同时,向新精神活性物质,特别是伪装成食品饮料的新型毒品“亮剑”,全面加大打整力度,坚决防范扩散蔓延。
  “第一代毒品”
  18-20世纪,从鸦片到吗啡、海洛因、可卡因,它们由植物提取而得,是传统毒品的代表,也被称为“第一代毒品”。

  “第二代毒品”
  进入新世纪,冰毒、摇头丸、K粉(氯胺酮)粉墨登场,由于制作成本低,它们横扫全球毒品市场,将传统毒品打得节节败退,这些是新一代的化学合成毒品又被称为“第二代毒品”。

  “第三代毒品”
  2010年前后,为逃避打击,不法分子转而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得到的毒品类似物,具有与毒品相似或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过量吸食可能导致休克、窒息甚至死亡,这类“策划药”性质的毒品,我们统称为“新精神活性物质”,它们是“第三代毒品”。
  由于法律监管滞后,“第三代毒品”发展速度极快,短短10年发展到1000余种,其中既有含芬太尼类、卡西酮类、合成大麻素的“娜塔沙”“小树枝”“毒巧克力”,也有含苯乙胺类、色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毒邮票”“零号胶囊”。
  “伪装毒品”
  为掩人耳目,不法分子将毒品掺入食物、饮料、香烟中,极具伪装性、隐蔽性和迷惑性,一杯香甜可口的“奶茶”,一块奶香浓郁的“曲奇饼干”,一块让人垂涎欲滴的“巧克力”……都有可能是伪装的毒品,稍有不慎,这些“伪装高手”就可能会让你上当。
  常见的毒品伪装有哪些
[video:新型毒品穿“马甲”]
(视频源于共青团中央)
  可爱好听的“新品”名字背后,可能是各种极具伪装性、迷惑性的新型毒品。揭开这层“毒面纱”,让大家尤其是青少年不再盲目追求时髦,寻求刺激。多一人知道,就少一份伤害!
  如何避免中招?
  不要随便吃一些网上谣传的新奇“药品”“保健品”
  尽量少去人员混杂、管理混乱的娱乐场所
  参加有陌生人参与的聚会
  当你离开座位回来时,一定要倒掉杯中的水(饮料)
  如果喝了某些新奇包装的饮料后
  感觉与喝之前的状态反差很大
  要立即离开这个地方,如有必要一定要报警求助
  毒品,化身千万
  让人防不胜防
  面对这种已经渗透到、隐匿在
  我们身边的新型毒品
  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
  坚决拒绝尝试第一口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于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