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1年专题 > 弘扬法治精神 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 余热绽放

退休法官“变身”人民调解员

本站发表时间:[2018-10-15]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甄红,北京市西城区人民调解员协会的副会长,他曾做了26年法官,退休后主动加入到人民调解的队伍。办案状元退休后发挥余热做调解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聊聊“锦旗背后的故事”……
图为人民群众向西城区人民调解员甄红赠送锦旗。
  “真”——共事四年的老伙计这样说
  “真,甄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对工作认真、为人纯真!”——西城区人民调解员协会会长刘跃新
  当了26年法官,甄红落下了一身“职业病”,认真,就是其中一个。在工作中,他经常为了一个标点符号、一个词语、一种写法反复求证,不断修改。
  “为了一句话,甄红整整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斟酌,打了四五个电话多方求证。特别认真、负责!”来调解遗产继承纠纷的马老先生对那天下午发生的事记得很清楚。
  老伴去世后,留下房产一套。儿子和女儿常年在国外生活。一家人因为房产继承问题产生了纠纷。在朋友的建议下,他们来到了西城人民调解委员会寻求帮助。因为儿子和女儿已入了外籍,制作调解文书时,两人的名字、住址等信息的写法成了难点。
  为节省时间,让他们跑一次就能办好,甄红不停地尝试各种写法,还多次打电话咨询专家的意见。从下午两点半到将近五点,最后终于完成了。甄红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受到当事人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他制作的法律文书得到了法院的高度认可。
  生命中的贵人——当事人这样说
  “调解员真是咱们群众的贴心人,感谢生命中的贵人,是你们,让我们走出了困境,靠近了幸福……”——当事人赵大海(化名)
  赵大海还记得,那是2018年初,北京一如既往的冷,第一场雪迟迟没有落下。自己干了大半年,工资一直没拿到。为拿到自己的辛苦钱,赵大海和工友们与老板僵持在派出所,谁都不肯退让。甄红知道后就火速赶到现场进行调解。
  事情一波三折,包工头和承包方两次反悔,甄红始终没有放弃。经过三次调解,近16个小时的面对面调解,赵大海和10名工人终于拿到了自己的血汗钱,他们连声夸赞“调解员真是咱们群众的贴心人”。
  春节期间,赵大海给甄红发来了这样一条短信:“……感谢生命中的贵人,是你们,让我们走出了困境,靠近了幸福……”
  觉悟高——亲朋好友这样说
  “他是个觉悟特别高的人,说的少,干得多,对自己要求高。”——亲朋好友
  不管是做法官负责审判工作,还是从事调解工作,甄红的想法一直没变:用自己所长为社会做点实事。做法官26年,他习惯了居中调停、为人民说话。退休后,他毅然拒绝了多家律师事务所和企业的盛情邀约,坚定地转身加入人民调解的行列。
  人民调解员收入不高,工作量大,遇到行动不便的当事人,还需要上门服务。甄红的老伴记得,动物园批发市场疏解的时候,他每天早上七点半出门,回到家就是晚上八九点钟,还要整理当天的卷宗,经常忙到晚上十一二点。这样的工作量对于这个年纪的老人来说是严重超负荷的。老伴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经常帮他一起整理卷宗。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份工作时,甄红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是一名党员,应该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人民调解员这份工作中,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肯定,为人民做点实事一直是我的追求。”
  在甄红和“老伙计”刘跃新的共同努力下,西城人民调解委员会不断筑强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加大多元调解机制建设,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在变革中夯基础,在基础上求创新,力争开创人民调解工作新局面,为“枫桥经验”注入西城活力。
  人民调解从最初的“自由生长”到“有法可依”。西城区人民调解的战线上涌现出了众多像甄红这样优秀的人民调解员,他们奋战在人民调解的一线,化解矛盾纠纷,为和谐、安定的西城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李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