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1年专题 >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 党史研究

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的士兵运动

本站发表时间:[2021-04-23] 来源:党的文献 作者:唐国平

  士兵运动又称兵士运动,简称“兵运”,它和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一样,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展革命斗争的一种重要手段。士兵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在敌军士兵中开展工作,通过各种方式的宣传教育,启发敌军士兵的革命觉悟,激化敌军内部矛盾,使敌军士兵产生厌战情绪,进而在战场上消极应付,临阵脱逃,从而举行起义投靠红军。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士兵运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开展士兵运动的条件与基础

  经过大革命的洗礼,中国共产党走上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革命征程。但是,进行武装斗争必须发动工人、农民,建立属于自己的革命武装。工农革命武装在成立初期,士兵大都缺乏足够的军事训练、武器装备低劣,同时,在严酷的革命环境中,部队的消耗和减员极大,这就亟需中国共产党迅速通过各种途径来及时补充兵员,不断壮大武装力量。

  因此,利用我们党大革命时期在国民革命军中的影响,策反部分敌军士兵加入革命,广泛地开展士兵运动,是工农武装补充革命力量的途径之一。被策反的士兵大多有比较丰富的战斗经验,装备也比较齐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工农革命武装的战斗力。

  1927年8月中共中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决议案》明确指出:“本党应当极快的(地)征调最大限度的力量,到新旧军阀的军队中开展工作,组织并发展我们的支部。这一任务,是现时非常紧迫刻不容缓的任务。”

  为了指导各地有效开展士兵运动,中共中央相继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兵士运动计划》《中共中央通告第五十八号——兵运策略》《中共中央通告第五十六号——目前中国士兵状况与我党兵运策略及工作的决议》等文件,对开展士兵运动的意义、目的、宣传和组织方法、斗争策略作出详细阐释。

  开展士兵运动,能够短时内削弱敌人的力量,壮大自己的力量,这对于刚刚经历大革命失败,开始走上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十分重要。

  1927年8月18日,湖南省委在讨论秋收起义计划时,毛泽东就组织起义力量和如何开展起义等问题明确指出:“要发动暴动,单靠农民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军事的帮助。有一两个团兵力,这个就可起来,否则终归于失败。”“暴动的发展是要夺取政权,要夺取政权,没有兵力的拥卫或去夺取,这是自欺的话。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在枪杆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

  毛泽东在这里所指的“一两个团兵力”也包括在国民党原属国民革命军的部队中进行士兵运动,拉出一部分部队来参加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对开展士兵运动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彭公达在向中央汇报关于秋收起义经过的报告中指出:“军事工作主要的意义是破坏敌人的军事组织,因此,我们对敌人军队中的兵士运动须特别加紧,在此敌人军队中发展党的支部,组织兵士支部,拿了这个组织,从中破坏敌人的军队。”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开展士兵运动,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其一,士兵运动可以有效配合工农运动的开展。井冈山边区各县党委在开展革命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现在反动势力的屏障,完全是靠几百万尚未觉醒的国民革命军,我们士兵运动做的(得)好,则反动统治很迅速的(地)便要倒台,反之,我们不注意士兵运动而只专门做农民工作,则中国的革命,永久也不会成功的。”

  工农运动的直接对象是国民党反动派和新旧军阀,军阀军队是反动统治阶级压迫和镇压工农运动的工具,而士兵又是军阀军队的基础,他们大都原本来自穷苦大众,却迫于各种原因被征召到军阀军队中当兵,充当反动军阀的炮灰,被迫成了军阀的帮凶。

  因此,工农运动要想在斗争中赢得主动,从军阀军队内部开展士兵运动、瓦解敌军十分必要。为此,江西省委发出通告强调,“士兵运动的意义主要的是夺取广大革命群众的工作,与工人运动、农民运动有同样的意义和重要”“我们的目的是要不用我们的武装来打败敌人,而是用敌人自己的武装来破坏他自己的军队,瓦解他自己的军队,同时要使士兵群众投到工农队伍中去,帮助工农群众暴动”。

  也就是说,要通过开展士兵运动启发敌军士兵的革命觉悟,或者利用敌军中广泛存在的军官打骂士兵、克扣军饷等问题,激发敌军士兵与军官的矛盾,以致敌军士兵在其军营与军官对抗;或者战场消极避战,散布失败言论,随时投降;或者一两个、三五成群甚至成建制地拖枪投靠红军。以上无论哪种结果都是对敌军力量的削弱和对红军力量的补充,也是对工农运动的有效配合。

  其二,国民党反动派和新旧军阀的军队中大部分士兵与工农原本为阶级兄弟,有团结他们共同革命的可能。1928年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兵士运动计划》指出:“中国军队的(军)阀,都是中国封建阶级及资产阶级的工具,但其中士兵分子都是全中国失业的工人、大部分失业的农民及一部分流氓无产阶级。他们为了生活的压迫,受了军阀的雇佣,所以他们是一种受经济压迫到极点,冒险的盲目群众。我们要让这部(分)群众不要(成)为敌对阶级利用的工具,因此我们要做运动。兵士群众已是失业的或破产的工人和农民,他们痛苦的来源,就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及军阀战争剥削的结果。”

  也就是说,敌军士兵大部分是工农阶级兄弟,由于生活所迫,受到封建军阀的剥削和蒙骗,为了赚取几块军饷而投身军阀部队去当兵的。但是,他们到了军阀军队后生活却异常艰苦,“特别是兵士生活的恶化不堪,欠饷日积,待遇残酷,肉刑妄加,以及阶级服从,言论集会行动都不能得一丝一毫的自由;军阀战争更只有驱使士兵以血肉充炮灰等,这些非人类的痛苦,能迫得士兵群众自动摇而哗变,(进)而革命化,(从)而跑到红军方面”。

  正因为敌军士兵“在阶级性上是破产的武装农民,是拥护土地政纲民主革命的广大群众”,所以他们和广大的工农群众有着共同的阶级命运和共同的利益诉求,中国共产党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士兵运动把他们争取过来,联合他们共同革命。

  其三,“围剿”井冈山根据地的敌军士兵大多原属于国民革命军,受到过大革命的影响,有开展士兵运动的基础。“在国民党未叛变革命之前,国民革命军相当的(地)都接受了一点‘阶级斗争’的宣传。至于事变以后,投入军营的(农协或工会的办事人)当然更有觉悟。这些觉悟分子在反动军官高压防范的严密下,而又苦于找不着领导者,故不敢轻易在反动军营中作宣传组织工作,实则他们的革命情绪,反水志愿是很丰富的。”

  一方面,经过大革命洗礼的国民革命军士兵,大都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一心一意为穷人谋利益的政党,是受到工农大众的拥护和爱戴的,因而他们普遍从心底敬佩中国共产党。特别是在北伐战争中,有不少共产党员是国民革命军的军官,他们对士兵言传身教,这些士兵普遍对共产党员有好感。比如,在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三师八团中,有两个连长是武汉政治学校毕业的共产党员。这两个连长经常在士兵中教唱《国际歌》和少年先锋队队歌,对底层士兵的思想影响很大。

  另一方面,在国民党军队中有些“参加北伐的士兵群众原来希望打下京津后可以领到欠饷,并且有升级的机会,但是北伐‘成功’了,他们不独旧欠没有希望,就是将来的军饷也还无着落,并且在‘裁兵’政策之下,反有被淘汰失业之虞”。

  可见,有些敌军士兵虽然在北伐战争中作出过巨大牺牲和贡献,但是却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仍然缺少装备和粮饷,还被继续派往井冈山地区“剿匪”,充当国民党反动派镇压革命的炮灰,有的甚至在这过程中还被以裁军为名缩编降职,这些都引起了敌军士兵对军队的不满,也为中共开展士兵运动提供了基础和良机。

  二、开展士兵运动的方式方法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时期,尚属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初期,没有足够的开展士兵运动的经验。许多人虽然知道士兵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却不知道从何入手;也有不少革命者对士兵运动不仅认识不足,甚至还有抵触情绪。加上当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长期处于国民党“围剿”之下,开展士兵运动面临许多现实的困难。

  尽管如此,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摸索和成长,积累了有益经验,提高了对士兵运动的认识,进一步开展士兵运动,总结出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方式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开展思想工作。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革命的思想,就没有革命的行动。绝大部分敌军士兵是一些尚未觉悟的贫苦农民,他们和广大井冈山的革命群众一样,有着翻身解放的政治需求和分田分地的经济愿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对敌军士兵开展革命思想教育的基础。

  对敌军士兵做思想工作,既包括宣传革命思想,也包括讲军营生活的基本道理。宣传革命思想内容主要包括:在敌军中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是为穷苦大众谋取翻身解放,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而国民党发动的军阀混战是以牺牲士兵生命为代价进行的非正义战争;“围剿”红军就是残害工农;唤起敌军士兵的阶级意识,提高士兵政治认识觉悟,号召敌军士兵投靠工农革命,等等。

  对此,江西省委指导士兵运动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提出了一系列宣传口号:“反对军阀以兵士作炮灰,以民众供牺牲!”“反对军阀战争驱使士兵屠杀自己的工农兄弟!”“反对第二期‘剿’(匪)计划和三省‘会剿’,摧残革命势力,欺骗民众,屠杀工农!”“反对加紧军阀战争,加紧压迫革命的斗争的调防!”“拥护工农兵代表会议的苏维埃政权!”“拥护真正为工农谋利益而奋斗的朱毛红军!”“拥护真正为民族利益斗争为工农阶级谋解放争政权的中国共产党!”针对敌军军营内部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要实现官兵平等,保障士兵自由,禁止体罚或枪毙士兵,改善士兵生活待遇,按时足额发军饷等,秘密组织士兵开展日常斗争,号召敌军士兵大胆争取自身权益,同时提出鲜明口号:“要求军饷公开,发现饷,清欠饷,增加月饷!”“废除肉刑,笞刑,鞭打足踢,一切阶级压迫的苦役!”“军队中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兵士出入,会客,走访亲朋戚友,接近民众,有绝对自由权!”

  在敌军士兵中开展的思想工作,启发了敌军士兵的阶级觉悟,使他们认清了军阀的反动面目,厌恶军阀混战,不愿充当军阀内战的炮灰,同情甚至认同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斗争,从而对进攻革命根据地产生抵触甚至愿意投靠红军。

  此外,开展思想工作还使士兵坚定革命信念,提高红军的觉悟和战斗力,正如毛泽东所说:“尤其是新来的俘虏兵,他们感觉国民党军队和我们军队是两个世界。他们虽然感觉红军的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红军像一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熔化了。”

  (二)优待俘虏。敌军士兵的亲身经历比一般说教更有效。据红四军二十八团团长杨至成回忆:“毛泽东同志曾有这样的指示,在战场上抓到俘虏,一不许打,二不许骂,三不许搜腰包,有伤的还要给治疗。愿留的,吸收参加红军,愿去的,发给路费遣送回家。”

  开始有些红军官兵百思不得其解,俘虏怎么说也是“阶下囚”吧,怎么能待若“座上宾”呢?例如,在老七溪岭阻击战中,红军损失较大,在抓到俘虏后,有些红军官兵首先想到的是为牺牲的同志报仇。对此,毛泽东在给部队讲话时再次强调俘虏政策:“出气、报仇,你们找错了对象。白军士兵绝大多数不是地主豪绅,你杀了他,地主豪绅连眉头都不皱,马上又去找新的,结果还是穷苦老百姓倒霉。红军不是要解放劳苦大众吗?有些同志脑子一热就忘了。”

  他指出:“对敌军的宣传,最有效的方法是释放俘虏和医治伤兵。敌军的士兵和营、连、排长被我们俘虏过来,即对他们进行宣传工作,分为愿留愿去两种,愿去的即发路费释放。这样就把敌人所谓‘共匪见人就杀’的欺骗,立即打破。杨池生的《九师旬刊》,对于我们的这种办法有‘毒矣哉’的惊叹。红军士兵们对于所捉俘虏的抚慰和欢送,十分热烈,在每次‘欢送新弟兄大会’上,俘虏兵演说也回报我们以热烈的感激。医治敌方伤兵,效力也很大。”

  毛泽东还进一步指出:“做什么事都得有耐心,白军士兵越是不了解我们,越是多往回放,让他们回去替我们宣传。一回不行两回,两回不行三回,总有一天他们会觉醒过来的。要是放回一个能争取十个,这账不是很好算?”

  促进敌军士兵思想觉悟提升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重大。首先,可以瓦解敌军士兵的斗志,使敌军士兵改变对共产党的敌对立场。国民党在宣传中极力抹黑共产党,说什么被共产党抓去当俘虏,将被“扒皮抽筋”,吓得有些不明真相的敌军士兵在战场上拼死抵抗,不想成为俘虏,造成红军巨大伤亡。

  但是,红军在抓到俘虏后,实施优待俘虏政策,让他们了解到红军内部有士兵委员会,实行官兵平等,不许长官打骂和体罚士兵,经济条件虽然艰苦,但红军官兵充满理想,团结互助,过得很充实;对待俘虏不打不骂,掏腰包让他们吃得好、睡得香,还省下有限的药品为伤兵医治。很多俘虏深受感动,被放回去后成了红军在敌营的义务宣传员。所以后来这些士兵作战,往往在战场上消极应付长官,许多士兵缴枪投降,其余的则四处溃散。

  其次,增加红军的兵源。在残酷革命战争中,红军不可避免会造成力量的减损,如果革命队伍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和扩大,革命将陷入困境。毛泽东在论述井冈山边界如何开展武装斗争这一中心问题时详细地分析了边界红军的成分和来源:“(一)潮汕叶贺旧部;(二)前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三)平浏的农民;(四)湘南的农民和水口山的工人;(五)许克祥、唐生智、白崇禧、朱培德、吴尚、熊式辉等部的俘虏兵;(六)边界各县的农民。但是叶贺旧部、警卫团和平浏农民,经过一年多的战斗,只剩下三分之一。湘南农民,伤亡也大。因此,前四项虽然至今还是红军第四军的骨干,但已远不如后二项多,后二项中又以敌军俘虏为多,设无此项补充,则兵员大成问题。”

  可见,吸收敌军俘虏加入红军是红军补充兵力的方式之一。但是,要让俘虏加入红军也是不容易的,“不觉悟的兵士,宁愿发洋财,或寻求其他不正当的出路;比较觉悟的兵士,又宁愿退伍回家,分配田地,他们会认为这样都比加入红军更有利益。尤其是在工农暴动潮流不高之时,希望兵士加入红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否优待俘虏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杨至成指出,“我们一直认真地执行着毛党代表制定的俘虏政策。红军的影响,越来越扩大。白军成连成营地拖枪过来。有些今天过来,明天就投入战斗,表现很好。这一政策,不仅从政治上瓦解了敌军,同时也争取大量白军投入红军,壮大了自己”。另外,共产党和红军强调革命不分先后,一视同仁,对经过思想改造的俘虏士兵给予了充分信任,让他们获得真正的革命归属感和获得感,最终成为革命军营的重要力量。

  (三)策动起义。起义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又经常被称为“兵变”,即策动国民党反动派新旧军阀的部分武装力量以班、排、连甚至以营为单位成建制地背离反动军队,主动投奔革命队伍,参加红军。尽管当时策动起义有很大的难度,但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努力做敌军的工作,寻找机会策动敌军军官发动起义。

  江西省委1929年9月1日发布《江西省委通告赤字第二十七号——关于军事工作计划与策略》中明确指示,要“加强领导条件成熟的兵变和接近红色区域的兵变,由日常斗争而转变的兵变;敌人发觉我们组织的兵变;以及自发的兵变等”。1929年,中共中央举办军事训练班,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兵变。1930年1月,中共中央创刊《军事通讯》,总结并推广兵运工作的经验。

  策动起义时,既要做广大士兵的工作,同时要特别注意做敌军中下级军官的工作,关注他们的思想状态。特别重要的是看他们对共产党和红军的态度,是否同情共产党和红军。一旦争取成功,很可能在军官的影响下,带动国民党部队一个成建制的单位的起义。这种方法既削弱了敌军的实力,动摇了敌军的军心,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又壮大了红军的力量,增强了革命的信心,从而有利于从军事上粉碎敌人的进攻。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成功策划了几次敌军军官率兵起义,其中最著名的有毕占云领导的桂东起义和张威领导的袁州起义。从这两次成功的起义中可以总结出两条策动起义的基本经验。

  一是积极主动地做敌军军官的思想工作。军官在军队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策反军官是策动起义的关键。在策动桂东起义中,根据当时《中共中央关于兵士运动计划》的要求,应“调查当地敌人军中一般情况:详细了解敌人军中的各种情况和现象,知道他的弱点,做我们进攻的入门”,中共策动起义的负责人首先仔细地了解毕占云的出身背景、政治倾向、所处环境等。毕占云原为国民党军新八军第三师阎仲儒部的一个营长,其部队在大革命北伐期间受共产党影响颇深,毕占云对共产党也颇具好感。同时,蒋介石为排除异己找借口编遣部队,毕占云因此由营长降级为连长,部队人员、装备、供给也随之减少,引起毕占云及其部属的强烈不满。此外,红军高级将领朱德和陈毅来自四川,和毕占云及其众多部属均是同乡。朱德、陈毅联名以老乡的身份给毕占云写了一封信,毕占云看后深受感动,最终决定起义投奔共产党。

  在袁州起义中,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师营长张威早年在云南参军,大革命期间曾随滇系军阀朱培德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他所属的朱耀华第十八师被调到江西樟树一带镇压革命,后又被调至袁州(即今江西宜春)“剿共”。张威同样对共产党有所了解。国民党军队内部与地方政府的腐败,使他感到前途黯然。在江西“剿共”过程中,他同红军几次交战,损兵折将,于是消极避战。共产党员谢振国借此机会主动接近张威,并向其宣传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红军的宗旨和作风等,张威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育,于1928年9月率领全营起义,加入红军。

  二是扎实做好敌军策反部队基层士兵的争取工作。部队能否起义,士兵是基础。做好士兵工作,争取部队群众是开展士兵运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928年9月初,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军主力从湘南回师井冈山的途中,红二十八团行至遂川左安一带,将在那里胡作非为、抢劫民财的敌军的一个班全部俘获。经过了解,这些俘虏原来就是毕占云的部下,他们驻扎在桂东的沙田一带待命进攻红军,因给养不足,便四处抢财夺物以维持生计。经毛泽东、朱德、陈毅研究决定,为争取毕占云,将这个班的俘虏连枪带人全部放回去。这些俘虏回去后不仅给毕占云带了朱德、陈毅写的信,而且当起了红军的义务宣传员,告诉军友红军优待俘虏的情况。

  因此,当毕占云宣布起义参加红军时,当时在场的126个官兵都积极响应。这是井冈山革命斗争中敌军官兵第一次成建制地宣布起义参加红军,由此也说明中国共产党根据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开展士兵运动的政策是正确的,也为我党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不断争取敌军起义和参加革命积累了经验。

  总之,在开展井冈山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实际,卓有成效地开展士兵运动,探索和总结出如何在敌强我弱的环境下,从开展士兵运动的角度去瓦解反革命力量,发展壮大革命武装,推动革命发展的道路和经验,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作者系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原文载于《党的文献》2020年第6期)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