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1年专题 > 盘点2020政法人物 > 政法人物

法官多啃"硬骨头" 才能快速成长

本站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高煦冬

苦心钻研法理案情,是他对身上法袍最虔诚的致敬;俯身倾听百姓心声,是他把情怀煨热铸成最温暖的裁断。邵普,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法官,商事庭的工作压力大、节奏快,每次遇到卷宗多、案情复杂的“硬骨头”,他总会说:“年轻人就得多办办疑难复杂案件才能快速成长起来。”这种淡定的信念来自他多年丰富的工作经验,更来自于司法为民初心不改的坚守。

抽丝剥茧对症下药 用双赢推进调解


“你看,双方合作这么长时间了,这疫情期间公司经营也都不容易,大家各退一步,携手熬过困难期,才能有共赢的未来呀。”“其实我们也不是不想还钱,这疫情期间我们确实经营太困难了,如果能分期还款的话,压力会小一些。”“好吧,分期还款的方案我们可以让步,但是利息可一分不能少。”

邵普法官正在调解一起因疫情经营不善无法按时支付货款的买卖合同纠纷。多年扎根司法一线,他早已练就一双“识人慧眼”,庭上几个来回后,他就准确判断出了双方当事人的矛盾症结点。仅靠苦口婆心两边劝是不够的,他总能准确把握双方利益争点核心并且详细告知双方调解的风险,从双方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给出方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高效化解纠纷,用专业的审判技能和宽和容让的诚恳态度,化解了一次次剑拔弩张,一次次向当事人传递着法律的温度。

从邵法官到“邵会计” 专业铸就优秀


他参与审理的数千件商事案件,结案数高于庭里人均结案数,案件评查无差错案件,连续多次获评年度优秀、个人三等功、办案标兵的称号,一本本鲜红的荣誉证书是他潜心业务审判的最佳代言。而这些,都与他敢于啃“硬骨头”脱不开关系。

证券虚假陈述纠纷早期是民四庭的“老大难”问题,原告人数众多、诉讼周期长、案情复杂、技术性强,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少,案多人少的局面无疑加剧了庭里的结案压力。是否存在系统风险,实施日、揭露日、基准日等案件关键事实的确认问题还能克服,但面对专业金融知识的鸿沟,审判进度艰难。而邵普法官迎难而上,运用自己的理科背景,拿起计算器,反复推演出计算公式,成了大家口中的邵会计。他计算出的投资差额损失的数据与专业机构出具的分毫不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将法理嫁接实践 自信源自专业


“二审没支持我的请求,我不服,我要见法官!”年近六十岁的老李颤颤巍巍在法院门口焦急地等待。

这是一起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虽然不论是程序上抑或是实体上法院的判决都没有问题,但是涉案当事人年事已高,对涉农政策规章不熟悉也不理解。老李一审起诉村委会被驳回,二审上诉又被维持了,情绪上难以接受,拿到判决后他在法院门口迟迟不肯离开。

邵普作为承办法官,主动到门口去找老李。“我种了那么多亩地,凭什么征收补偿不能按照实际我耕种的面积来分配?”一见到法官,老李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向法官倾诉。邵普耐心听完老李的意见后,迅速抓住了矛盾点,他认为老李主要是对确权确利不确地的分配规则不理解。于是,他给老李讲了分配规则的区别,从具体法律规定到农村实践操作,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花了整整两个小时的时间,老李终于明白了裁判的缘由,不再执着判决结果。“邵法官都给我讲清楚了,我没什么想不通的了。”最后,在邵普法官的搀扶下老李走出了法院。

涉农案件作为公认的难啃“硬骨头”,相关政策文件繁杂,案情复杂,涉案当事人维权意愿强烈但维权渠道单一又不熟悉相关涉农政策法规,法院一旦处理不当,容易使当事人加深矛盾。邵普法官将涉农纠纷细分多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纠纷整理出审判原则及思路,遇到“外嫁女”“新生儿”分配资格等争议较大的问题,多方咨询专业人士进而统一裁判思路。如今,无论多复杂的案情摆在面前,他都能波澜不惊、游刃有余,这份从容淡定来源于他对无数案件研判学习的那份自信。

 

今年是邵普法官工作的第十一个年头,曾经青涩腼腆的年轻人已经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法官。温润如玉,谦虚务实,踏实靠谱。法治道路任重道远,因为有这样一盏盏的明灯,使未来格外明亮。


[供稿单位:北京市一中院]   [责任编辑:于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