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1年专题 > 最美法律服务人 > 标兵故事

曹俊英:创新调解促和谐 为民解忧暖人心

本站发表时间:[2021-12-30] 来源:京司观澜微信公众号 作者:
北京榜样·最美法律服务人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北京市司法局党委立足为首都百姓提供更加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与首都精神文明办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北京榜样·最美法律服务人”主题宣传活动,挖掘出许多生动感人的司法为民的平凡故事,同时涌现出一批扎根基层、忠诚履职、敢于担当、纪律严明、素质过硬、群众满意的先进人物,展现了司法行政系统党员干部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新担当新作为。
  本期,观澜君与您分享曹俊英的个人事迹。
 
曹俊英,朝阳区平房乡政府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在朝阳区平房乡,曹俊英的“曹姐调解室”小有名气。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始终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冲锋在前,积极发挥党员模范作用,认真践行司法为民、调解为民的理念,积极创新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对矛盾纠纷逐一进行细化、量化,明确推进时间表,落实具体责任人,超前处置,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1+1+N+X”矛盾纠纷调解新模式是“曹姐调解室”的一项创新机制,在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调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谓“1+1+N+X”,就是在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调处中,由一名领导(“1”)包案亲自牵头协调,由负责人曹俊英(“1”)负责主体协调,矛盾纠纷所涉的领域单位或部门负责人(“N”)全部参与协调,社会专业力量律师团队(“X”)发挥特殊作用。
  

 

  今年四月,当事人赵某因为家里人口多,住房有困难,需要政府帮忙解决。一时没有头绪的他走进了“曹姐”的调解室,在倾听过赵某的情况后,曹俊英梳理出他的三个主要诉求,并和他讲解了政策法规。但赵某对给出的解答,却有着自己的想法。
  在对当事人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认知能力做出更详尽的分析之后,曹俊英开始查阅大量的资料和文件,制定化解方案。鉴于当事人的情绪比较急躁,在调解过程中急于求成会让当事人产生对立情绪。于是,曹俊英一方面与当事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一方面利用自己与本地居民熟悉的优势,多次主动打电话给赵某询问近况、关怀家中老人的身体状况,一段时间过后,她主动提出去家里探望时,赵某欣然接受了。来到家里,曹俊英依旧以聊天的方式,对家中老人问寒问暖,尽力拉近双方的关系。
  闲聊中,赵某再一次倾诉起了自己的烦恼。原来,2003年房屋拆迁时,赵某只是一个三口之家,就当时的家庭人口数量和安置政策来说,自己并没有异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现有的房屋情况和人口数量都不匹配,家里比较拥挤,赵某表示自己不愿接受这样的现状,他还希望能把自己年迈的母亲和儿子的户口迁入北京。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诉求,曹俊英耐心劝导,细致分析国家政策,最终得到了赵某的认可。关于儿子落户北京的问题,曹俊英还设身处地的替赵某想办法,引导赵某可以将儿子的户口依照夫妻投靠的相关政策将户口签回北京。听到这里,赵某悬着的心放下了,也明白自己之前无理的诉求、缠访的行为,最终都要自己承担后果,当即承诺不会在冲动的情绪下做决定。
  

 

  2021年,是曹俊英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第20个年头,她始终坚持把维护好群众根本利益作为调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践行“枫桥经验”,始终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决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她奉行“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诉求不合理的思想疏导到位”的工作原则,坚持“三心”,即用耐心优化服务,用热心强化责任,用尽心落实到位。
  

 

  在调解工作中,她努力做到有温度、有准度、有速度、有法度、有透明度、有高度,将“情、理、法”三个环节有机地相结合,简洁高效地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为平房地区的和谐稳定和父老乡亲的家庭幸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李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