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3年专题 > 2023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 > 视频集锦

“5·15”宣传季,经侦民警带你识别经济犯罪!

本站发表时间:[2023-05-10] 来源:平安昌平微信公众号 作者:
  为揭露常见经济犯罪手法、普及经济犯罪防范知识、提高人民群众防范意识,公安部自2010年起将每年的5月15日确定为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
  今年5月15日是第11个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公安部决定将今年的“5·15”宣传日活动升级为“5·15”宣传季活动,继续围绕“与民同心、为您守护”主题,开展相关活动。
  近年来,各种非法集资活动花样翻新,轮番上阵,让众多参与者蒙受重大经济损失。下面,昌平公安分局刑侦支队经侦大队民警为您带来由他们自己创作的《防范非法集资》MV。希望您理性投资,谨防受骗,快跟小编一起围观吧~
  (点击观看视频)
  此外,经侦民警们还将带您了解最新经济犯罪手段,教您防范最新经济犯罪陷阱,快快来围观吧!
  远离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违法行为。
  如何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
  一要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提高识别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进行冷静分析,避免上当受骗。
  二要正确识别非法集资活动,主要看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其从事的集资活动是否获得相关的批准;是否是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是否承诺回报,非法集资行为一般具有许诺一定比例集资回报的特点;是否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性质。
  三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不规范的经济活动更是蕴藏着巨大风险。因此,—定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依法保护自身权益。
  四要增强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意识。非法集资是违法行为,参与者投入非法集资的资金及相关利益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当一些单位或个人以高额投资回报兜售高息存款、股票、债券、基金和开发项目时,一定要认真识别,谨慎投资。
  如果您觉得还是无法判断是否是非法集资时,应当注意什么?
  1、一个企业正常的年利润一般不会超过20%,超高利投资回报分配不可能维持太久。其中必有非法诈骗行为。“快速致富”、“高回报、零风险”极有可能是“请君入瓮”的投资陷阱。广大投资者和居民一定要增强分辨能力,挡住利益的诱惑,切莫贪图高利,参与非法集资活动,不要相信“免费的午餐”。
  2、通过政府网站,查询相关企业是不是经过国家批准的合法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发行公司股票、债券、国家规定的股权交易场所等,如果不具备发行、销售股票、出售金融产品以及开展存贷款业务的主体资格,就涉嫌非法集资。
  3、通过查询工商登记资料,查明相关企业是否是经过法定注册的合法企业,是否办理了税务登记等。如果主体身份不合法、不真实,则有欺诈嫌疑。
  4、一些影响较大的非法集资犯罪,相关媒体多会进行报道,要通过媒体和互联网资源,搜索查询相关企业违法犯罪记录,防止不法分子异地重犯。
  5、对亲朋好友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建议和反复劝说,要多与懂行的朋友和专业人士仔细辨别、审慎决策,防止成为其发展下线的目标。
  6、如果实在无法判断是否是非法集资,除上面谈到的应当提高警惕,尽量避免上当受骗外,社会公众可以向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待了解详情后再作决定。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盲目投资。
  远离传销   
  传销是指组织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获得财富的违法行为。传销的本质是"庞氏骗局",即以后来者的钱发前面人的收益。
  如何辨别传销?
  近年来,传销活动不断变换手法,从传商品、传“人头”发展到传虚拟概念,从商品领域发展到资本投资、金融理财等领域,从聚集拉人头式传销发展到资本运作和网络传销,诈取钱财,害人害己。
  1、根据每个人的业绩,由低到高逐级晋升,发展人员加入为其主要“业务”,报酬也是按发展人员的入门费进行提取。
  2、暴力与精神双重控制多数人被洗脑后,对传销坚信不疑,同时,传销组织还逼迫参加者发展下线,继续诱骗亲朋好友加入。
  3、没有商品的“销售”。非法的传销活动通常都是无商品的销售,就是俗称的“拉人头”销售。这些传销是以骗人多少、缴纳入门费金额为依据进行计酬和提成,所谓的商品只是一个媒介,并没有到消费者的手里。
  4、利用互联网进行传销和变相传销。利用网页进行宣传,鼓吹轻松赚大钱的思想,建立网上交易平台,靠发展会员聚敛财富。
  5、以介绍工作为由骗取学生加入传销组织,以招工为由,利用年轻人渴望好工作的心态,掩盖非法行为的事实。
  防范信用卡诈骗  
  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信用卡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如何防范信用卡诈骗?
  1、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个人信息,包括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等信息,如果有疑惑需要报案的,请亲自到银行等金融部门进行咨询或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不要按诈骗嫌疑人提供的电话号码打电话报案。
  2、注意安全使用网上银行。安装必要的杀毒、防木马软件和网银安全控件,确认登录的是真实的银行网站,不要轻易接收陌生文件,也不要轻易使用他人计算机登录网上银行。
  3、使用自助银行要提高警惕。目前自助银行门已逐步改造成按钮开启式,到自助银行取款时,若发现自动银行出入口有可疑装置或有“按密码确认”之类的提示信息时,切忌刷卡和输入密码,同时及时向银行和公安机关报告。
  4、要注意把卡和身份证分开。生活中有很多人把身份证和银行卡放在一起,一旦丢失或被盗,持卡人的资金受损失的可能性极大。
  5、刷信用卡消费时要确认是否是银联POS机刷卡后还要在购物结算账单上签字,同时也要注意有无重复的问题,并防止还回的银行卡被调包。另外,签名式样要尽量和卡上的签名保持一致。
  6、尽量开通该银行的即时通讯业务,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并及时掌握自己银行卡的消费、取钱信息。
  7、保护好银行卡密码在用银行卡消费、取款时,是人机对话过程,一旦卡号密码正确,机器就会默认操作,很多卡的初始密码是相同的,如一串6、一串8等,应及时重新设置密码,不给犯罪分子提供可乘之机。
  8、要注意是否有可疑摄像头在自动取款机上。操作时如果见到在边上贴着一些小条,比如紧急通知之类,表明机器已坏,请持卡人打某个电话或者提供密码信息时,要提高警惕,不要上当。
  其他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