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3年专题 > 反诈——北京在行动 > 反诈进行时

朝阳法院共筑师生防诈骗“安全网”

本站发表时间:[2023-04-20] 来源:朝阳法苑微信公众号 作者: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动法院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在源头防范遏制电信网络诈骗,近日,朝阳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宋磊、法官助理秦梦圆受邀前往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开展“京法巡回讲堂”反电信网络诈骗普法讲座,围绕电信网络诈骗惯用手段、涉及罪名、法律规定等内容,向30余名师生代表详细分析了校园内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真实案例,以此提示大学生们在升学、就业、交友、购物等方面防范电信诈骗。
  现场说法
  电信网络诈骗以其高技术性、低成本性和难追溯性等特点,成为一种新型犯罪,令人防不胜防。
  宋磊法官对“假冒公检法”“冒充熟人”“利用伪基站发送木马链接”“利用‘先垫付’兼职”“校园贷”“投资返利”“考试诈骗”等常见诈骗手段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真实案例和审判实践,对以上诈骗方式将造成的严重后果予以讲解。
  法官助理秦梦圆结合“杀猪盘”、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真实案例,向同学们揭示骗局的作案手法和惯用伎俩,让同学们对电信诈骗有基本的判断力。提示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善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同时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到反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中,共同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法官提示

  宋磊法官就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向同学们进行了几点提示:
  要提高警惕,不轻信来路不明的短信、电话和邮件,不点击陌生链接,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要加强安全意识,开立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不得超出国家有关规定限制的数量,不在公共场所和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进行网上交易和转账。
  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后要及时报警和寻求法律援助。第一时间联系银行或运营商,同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和法院的调查和审判工作。
  朝阳法院“反诈普法进校园”活动,是朝阳法院在坚持“打击、宣传、预防、挽损”四位一体的工作思路下,总结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办案经验,积极开展的反诈普法宣传系列活动之一。
  本次“反诈防骗”普法课堂是刑事审判庭积极参与源头治理,履行审判职能的重要实践。下一步,朝阳法院将持续推动法治文化向校园延伸,提升广大师生的防骗意识和法律素养,助力打造更加安全、和谐、法治的校园环境。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