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中有这样一种岗位,需要默默的坚守,需要把社区的每一处地方都做到了然于胸。他们奔波在社区每个角落。每日都要走街串巷走访群众、化解纠纷,维护社区和谐。他们是辖区群众的“安全官”,他们有个平凡的名字叫社区民警。
今年32岁的刘振权,是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万寿路派出所第一社区警务队的民警。刘振权2016年参加公安工作,2021年因工作调动来到万寿路派出所,承担万寿路8号院社区安防工作,成为一名社区民警,因工作主动热心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呼为“小刘警官”。
担任社区民警前,刘振权一直从事打击办案工作,认为警察就是要打击犯罪,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从事社区工作对他来说是一个新挑战。对于刚刚接触社区工作的刘振权来说,怎样处理好邻里关系,如何开展社区工作成为一大难题。好在他勤学好问、腿又勤快,大家总能看见他在社区内帮助辖区居民解决难题的身影。社区中的王阿姨讲到:“平时在社区都能看到小刘,这让我们感到很踏实、放心。”
社区巡逻保平安
“万寿路8号院社区是老旧楼房,治安是个大问题。”刘振权坦言。
从担任社区民警的那一刻开始,刘振权一有时间便骑上电动自行车钻进社区,逐一走访门店,了解社区基础情况,对接好各个商户的负责人,在各个小区口和门店外张贴民警提示和报警电话牌。在刘振权的建议下,街道在路上挂上了闪烁的警灯,让走夜路回家的居民心里更加踏实。
在他的努力下,社区两年来没有出现过入室盗窃类警情,群众安全感大幅度提升。居民都说,现在社区如此平安是小刘警官踏踏实实干出来的结果。
矛盾纠纷不上交
工作中,刘振权积极践行“矛盾纠纷不上交”的“枫桥经验”,把小矛盾、小纠纷吸附在社区内、处置在家门口,防止问题激化、事态扩大,确保邻里关系和谐融洽。
前不久,刘振权接到辖区居民刘女士打来电话,称其楼上住户一到晚上就哐哐地发出声响,严重影响家人正常休息。刘女士多次上楼去协调,但对方每次都是敷衍答应,闹得很不愉快。得知情况后,刘振权立即协调物业等部门一同了解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办法。了解得知,楼上王女士从事个体经营,晚上很晚才到家。由于小区楼房墙体隔音效果不是很好,洗漱声加上走动声影响到了楼下的刘女士。经过多方沟通,刘振权联系物业工作人员给水管包裹隔音棉,王女士又在家中铺设隔音垫起到隔音效果。正是刘振权在其中不断沟通协调,用自己的热心、真心、耐心让楼上楼下的邻里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现在居民们还说“现在社区氛围好,要感谢小刘警官。”
立足岗位尽职责
“百姓的事,事无巨细,都是大事,都要当作自家事。”刘振权心里是这么想的,嘴里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日常巡逻走访中,刘振权非常注意社区内的消防安全。因为社区中有许多老旧楼房,配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电动自行车在屋内充电、私拉电线,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看到停放杂乱无章的电动自行车,刘振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那段时间,刘振权挨家挨户提醒居民注意安全,不要把车推到屋内充电。为了确保安全充电,刘振权协调街道、居委会,在社区建立了多个室外固定充电桩,既解决了居民日常充电需求,也消除了一项重大安全隐患。
“小刘警官把社区中“老大难”的电动车充电问题解决了,不仅方便了我们,而且安全也得到了保障。什么是好民警?让老百姓满意就是好民警!”社区居民李大姐称赞道。
奔波一线讲防范
绕着刘振权管辖的社区走一圈,就会发现社区里老人居多,子女常常不在身边。刘振权结合在打击办案队时侦办的实际案例,在社区里开展防电诈宣讲会,分发反诈宣传手册,绘声绘色地向群众剖析常见的电信诈骗作案手法,在日常走访中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嘱。刘振权说:“只有在平时一次次的宣传中不断去说防范,才会在关键的时候起到作用。”他时常还会到附近的华熙商圈开展防电信诈骗宣传活动,探索更有效、更具针对性的防电诈宣传手段,在社区里筑起更牢固的电诈“防火墙”,守住群众的“钱袋子”。
在同事和社区居民眼里,刘振权就像一个“陀螺”,一直忙个不停,手机总是响个不停,但他总是面带笑容,妥善处理着各式各样的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帮群众之所需,刘振权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青年社区民警的优秀品质和扎实作风,为社区稳定、平安、和谐奉献着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