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3年专题 > 恩师如灯 照亮前路 政法精神薪火相传 > 薪火相传

初心坚守不变,使命薪火相传

本站发表时间:[2023-07-27] 来源:北京市东城法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传承”意味着什么?
  说起“传承”,首先浮现于脑海的是一本本经验手册,一场场专业培训,一句句提示教导,是师傅手把手的教,是前辈口口相传的带……传承是对前人知识技能和从业经验的继承、吸收、沿用和发扬。
  成为综合庭的一员后,我对“传承”又有了新的认识,新时代下作为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基层法官,传承更意味着“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的信念传继,意味着“质朴为民,善做工作”的方法传授,意味着“摒弃浮躁,脚踏实地”的力量传递。
  我所在的综合庭,法官平均年龄近五十一岁,通过泛黄的旧照片,我仿佛触摸到他们滚烫的过往,从满脸青涩到两鬓微霜,他们把青春献给了法院,献给了他们钟爱的基层司法事业。
  
  明年即将要退休的王秀文法官就是其中的一位。2021年她收到了这样一个继承案件,通过审查材料,她敏锐地发现,本案极有可能遗漏数十名继承人。被继承人在1961年去世,而继承人身份信息模糊不清,线索涉及多个省市,查询之路困难重重。
  在查询线索期间,王法官因为手臂意外骨折,胳膊疼得完全动弹不得,周围同事都劝她“回去休息几天”,但第二天,他们见到的是一个“缠着绷带,打着石膏”的熟悉身影,继续坚守在办案一线——八次外出调查、二百余次电话沟通,近30名被继承人终于被王法官逐一联系通知到位。类似这样的案子王法官还承办过很多,很多……
  她说:“办案要把认真做到极致,要对当事人高度负责,不能漏掉任何一个线索。”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1989年入职法院至今,她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荣获“全国法院系统家事审判先进个人”称号,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她三十四年如一日,把案件审理做细,把业务工作做实。近6500余件案件无一错案,其严谨细致、明察秋毫的办案作风和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不仅在当事人和群众中赢得了好口碑,更深深影响了许多年轻法官。
  
 
  已过不惑之年的王志刚是综合庭信访小组的成员之一,也是综合庭的中坚力量。他的手机联系人中有一位特殊的朋友——一名八十多岁高龄且性格固执的信访人。为了维稳化解,也为了更好地落实服判息诉,他养成了大概每半个月时间和这名信访人通一次电话的习惯。这样的通话,按他的解释:“有时不是说案子,就是听老人唠唠家常,让她能有个情绪发泄的出口”。
  
  在一次司法救助中,救助金申请人的丈夫因交通事故去世,留下三个孩子和一个体弱多病的婆婆。了解情况后,王志刚内心深受触动,为尽快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他克服重重困难,用最短时间完成了司法救助工作。
  之后,他发了这样一条短信给申请人:“希望你能早日走出阴影,一切都向好,心中充满信心和勇气!”
  同事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如果仅仅是就案论案,就法说法,这些工作我们完全可以不做,但如果不做,那矛盾怎么彻底解决呢?信访工作解决的不仅是裁判如何‘落地’,更是如何‘入心’的问题,而‘入心’的前提是‘知心’!”
  2022年王志刚荣获“北京市信访工作先进个人”。在从事信访工作期间,王志刚用心温暖着他人,帮助信访人解决实际问题,让一个个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得到救助。他不仅走到了群众身边,更走进了群众心间。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虽然也有过矛盾、困难和险阻,但他却以“事不避难”的担当勇挑重担,积极推动存量问题案结事了。
  综合庭不但有法官前辈,中坚力量,更有独当一面的新生力量,他们年纪虽小,却总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从前辈手中接过航行的船舵,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综合庭关于传承的故事还有很多,逝去的是时光,传承下来的是执着、是拼搏、是坚守正义不放弃的东法精神。日复一日的基层法院工作虽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大事,但平凡的点滴小事却凝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东法人不断前行。
  
  即将入职满两年的我也将成为东法传承故事的践行者,见证着一辈辈东法人怀揣着正义的火种穿越时光,微光成炬。让我们追光而遇,沐光而行。唯有此,最美东法人的传承故事才能薪火相传、延绵不绝!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