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3年度十大案件”评选结果揭晓,北京金融法院审理的全国首例保险公司重整案、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隐形加班劳动争议案成功入选。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3年度十大案件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轶对本案进行了点评
全国首例保险公司重整案
审理法院:北京金融法院
基本案情
2022年7月8日,经原中国银保监会实施接管的易安保险公司获得许可,该保险公司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为由,向北京金融法院申请重整。2022年7月15日,北京金融法院裁定受理该保险公司的重整申请。2022年9月6日,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审查申报债权并表决通过了该保险公司财产管理方案等议案,并指定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担任债权人会议主席;2023年1月12日,召开第二次债权人会议暨出资人组会议,高票表决通过重整计划(草案)。2023年2月24日,依法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其后,在三个月执行期内,完成投资款及重整费用支付、各类债权偿付、股东变更批复及实施,于2023年5月24日裁定终结案件重整程序并发布公告。本次司法重整通过市场化方式公开招募引入实体企业投资,用于对该保险公司职工债权、保单债权、普通债权等各类债权在重整计划执行期内全额现金清偿、调整原股东权益并增加该保险公司的资本金。同时,对该保险公司现有职工进行全员现状承接;并将借助投资者自身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全面改善提升该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
推荐理由
本案既是我国金融风险司法处置的生动案例,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探索。一、全国首例保险公司重整案件,创新金融机构破产规则体系。本案在保险公司破产原因审查、保单债权分类及申报审查、保险保障基金统一代理、保险公司业务模式分析及资产负债认定等方面具有规则创设意义,对于破产重整程序在金融风险处置中的积极适用、金融机构破产的特别立法修法,具有示范意义和深远影响。二、未动用公共资金全市场化法治化处置风险,优化金融治理协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行政接管有效衔接司法重整,通过公开招募投资人,未动用公共资金、确保国家、人民利益不受损失情况下,实现了债务全额清偿、员工全员承接、偿付能力全面达标,有效挽救具有重整价值的互联网保险企业,全面化解问题金融机构风险。三、创新风险处置涉众层面无感稳妥推进机制、全面稳妥化解风险。论证设置保险保障基金统一代理,监督指导保险保障基金在取得合法授权的基础上统一代理7641家保单债权人申报债权112 452 252.82元,并作为债权人会议、债权人委员会主席参与司法处置,最大限度保护各方合法权益。近8000名投保人不受重整程序影响,实现金融风险处置在涉众群体层面无感稳妥推进。四、“危机”中寻找“生机”,化解金融风险助力实体产业发展。市场化方式引入实体民营车企作为重整投资人,助力民营车企实现上下游垂直生态链网络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推进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延伸,进一步扩大实体与金融协同效应。
法官说案
北京金融法院 法官 蒙瑞
本案未动用公共资金,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全面化解问题金融机构风险。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行政接管有效衔接司法重整,通过公开招募投资人,确保国家、人民利益不受损失情况下,实现了债务全额清偿、员工全员承接、偿付能力全面达标,有效挽救具有重整价值的互联网保险企业,全面化解问题金融机构风险。
本案中采取市场化方式引入实体民营车企作为重整投资人,助力民营车企实现上下游垂直生态链网络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推进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延伸,助力实体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