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4年专题 > 2024新规速递 > 8月 > 政法月历

五对师徒获评2024“最美警察·北京刑侦尖兵”优秀师徒

本站发表时间:[2024-08-01]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通讯员 丝丝
  近日,2024“最美警察·北京刑侦尖兵”优秀师徒现场评审会在北京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以下简称刑侦总队)举办。来自刑侦系统各单位的十五对候选师徒齐聚“北京刑侦尖兵”的舞台,讲述了他们在刑侦战线上薪火相传的故事。
  他们中,有的携手奋斗在侦查一线,赓续刑警荣光,攻坚克难、敢打必胜;有的扎根幕后、默默奉献,为支撑实战提升警务效能提供坚实保障,把支撑技术和匠心精神薪火传承;有的恪守为民初心、无私奉献,紧盯民生案件,紧跟时代需求,不负群众期待,用忠诚和汗水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评审过程中,十五对候选师徒逐一进行风采展示并由评委现场打分,经过激烈角逐,排名前五的候选师徒成功获评2024“北京刑侦尖兵”优秀师徒荣誉称号。
  高学历“学霸”毒化检验师徒
  刑侦总队法医检验支队 张文芳、薛晨羽师徒

  刑侦总队法医检验支队有这样一对从事着毒化检验工作的高学历“学霸”师徒。师傅张文芳硕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徒弟薛晨羽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
  在“千奇百怪”的检材中,比对“成千上万”种药毒物种类是这对师徒的日常工作。机器的轰鸣声与她们日夜为伴,这过程就如破译密码般复杂,但结果往往只作用于菜苗被打药、田埂被撒“盐”这类“性价比不高的小事”。
  在薛晨羽困惑于“性价比”之时,她发现,她从未在从事毒化工作二十余年的师傅身上听到过抱怨。师傅张文芳对每一起案件从不轻视,执着于每一次检验,精益求精。她的师傅说,群众事无小事,无所谓性价比,况且研究本身就需要心无旁骛,要对每一次的检验结果用心负责。
  这种匠人精神让薛晨羽重新审视起毒化检验工作,师傅的言传身教,驱散了薛晨羽的迷惘,重新点燃了她的初心。
  “侠骨真情”的反诈师徒
  石景山公安分局刑侦支队 邢运伟、薛昊师徒

  邢运伟自2020年负责北京市公安局石景山分局反诈中心(以下简称石景山公安分局反诈中心)以来,通过不断的学习、攻坚和创新,成为全市有名的反诈民警。他也深知反诈之路道阻且长,培养新一代反诈人刻不容缓。
  2023年从公安大学毕业的薛昊加入到了石景山公安分局反诈中心,邢运伟亲自教导,将多年来的劝阻、挽损和宣传心得倾囊相授。几个月后薛昊的能力飞速提升,师徒两人累计上门劝阻170余次,挽损4000余万元,收到群众赠送锦旗43面。累计向91名受害人,返还被骗资金770余万元,收到群众锦旗、感谢信50件。
  在师傅赵晓平的身上,邢运伟学到了刑侦人的细致、热血、勇敢、真诚和无私。2013年赵晓平同志因公牺牲,留下了年迈孤独无依的双亲。从那时起,邢运伟就主动承担起师傅作为儿子的一份责任,陪伴他们走过了人生低谷,点亮了新的生活。
  如今薪火传递,邢运伟也会带着薛昊去探望师傅的父母,将师徒真情,将“铁血刑侦人的侠骨真情”代代相传。
  打击侵财战线上的“忘年”师徒
  丰台公安分局刑侦支队路建国、孙英剑师徒

  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刑侦支队打击侵财案件三队有这么一对“忘年”师徒,师傅路建国今年已经59岁,是一名曾在重案工作17年的老刑警。徒弟孙英剑今年25岁,两年前调入打击侵财案件队后,就向路建国“拜师学艺”。
  他们的打击对象主要是街头盗窃案件,这种案子繁琐复杂,证据固定困难,追监控是破案的关键。对此,路建国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他毫无保留的将这一“制胜法宝”传授给了孙英剑。除了追监控,作为一名“老重案”,路师傅还有许多功夫在身,在教授徒弟利用好“新方法”的同时,传统侦查的看家本领也一样不能落下。严师出高徒,经过两年的磨砺,孙英剑现如今也成为了队里的一名年轻探长。
  除了传授一身“武艺”外,路师傅更想把那份刑警的执着和信念传授给孙英剑,他常说:“不能把刑警当成一种职业干,要当成一份事业,这是我一生的追求。”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的言传身教也在不经意间影响着孙英剑。一次行动中,嫌疑人为逃避抓捕,将一辆小型三轮车重重地砸在了孙英剑的身上,孙英剑顾不上伤痛继续起身追捕嫌疑人,最终将其抓获归案。
  事后,一向严厉的老路,也不免为徒弟揪心,虽然他总说“干警察受伤不可避免”,但真到自己徒弟身上,眼里的关切还是“出卖”了他,刑侦队伍的传承完美地展现在了这对“忘年”师徒的身上。
  “柏”战不殆,“科”技争先的现勘师徒
  通州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刘东柏、王科师徒

  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刑侦支队技术中队的刘东柏、王科师徒,都是科班出身的现场勘查员,师傅刘东柏2008年毕业于公安大学刑事技术专业,从事现场勘查工作十六年来,坚持没有结果绝不收工的他,曾5小时走出30公里,跨越京津冀三地,最终循着踪迹将藏匿的嫌疑人抓获。凭借着过硬的本领和坚毅的精神,刘东柏屡获殊荣,曾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九次。
  2016年,王科从北京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毕业后,加入到通州刑侦的技术队,成为了刘东柏的徒弟。结对八年以来,他们亦师亦友,并肩前行,彼此成就。
  刘东柏在结对之初将多年来的现勘经验倾囊相授,在帮助王科迅速提升实战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帮助他磨练严谨的工作作风,他告诉王科,经验永远不能替代规范,要谨慎对待每一次的勘查工作,要严格落实执法规范化,这样才能提取到合规合法的物证。
  在刘东柏的严格要求下,王科的业务能力飞速提升,刘东柏又对王科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坚持学习新的技术,用科技提升勘查效能,这是新一代“现勘人”的使命和任务,这同样也是刘东柏对自己的新要求。刘东柏与王科共同努力,主动学习新技术,研究探讨新技术与传统方法的结合运用,学以致用,并成功运用科技手段破获了一起发生在通州地区的盗窃案,该案也是新技术手段在北京实战应用的第一起成功案例。
  丹心慧眼的“鹰眼神探”师徒
  西城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曹宁、杨自平师徒

  说起对徒弟杨自平的第一印象,师傅曹宁用科班出身的“小问号”来形容他,理论知识丰富,勤学好问是杨自平的特点。而实战经验丰富的师傅曹宁的第一个问题,就难住了杨自平。追查嫌疑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杨自平自信满满地回答道:眼神儿好!师傅摇了摇头告诉他,用心最重要!要带着脑子去看,要用心去看!
  “鹰眼追踪”工作是有些“枯燥”的,要紧盯屏幕,在海量的素材中追查线索,稍不留神,就可能错过重要画面。在师傅的帮助下,杨自平也领悟到了如何用脑去看、用心去看,师徒二人还一起总结出了“三同步”工作法,大大提升了追查嫌疑人的效率和准确率。
  杨自平说:眼睛,要依靠头脑和智慧来用,更要依靠一颗永不言弃的心,一颗时时刻刻心系人民群众的真心,这就是四年来,师傅教会我的,独属于视频侦查民警的“丹心慧眼”。
  评审会现场还邀请了公安部刑侦局宣传处、北京市公安局办公室新闻中心、北京市公安局政治部党建宣传处等相关领导,以及各位媒体代表作为评审和点评嘉宾出席评审。
  好的师傅就像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新一代青年刑警赓续荣光,获评的五对优秀师徒是北京刑侦队伍中师徒的优秀代表,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将忠诚与责任代代相传,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刑侦力量。
  图/北京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 亦非、孟天怀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