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有一群习惯答“到”的人,
曾经,
沙场点兵一声“到”!
边防哨所一声“到”!
抢险救灾一声“到”!
如今,
矛盾化解一声“到”!
执行奔波一声“到”!
全力保障一声“到”!
从人民军队到人民法院,
转变的是身份角色,
不变的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责任担当。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之际,
让我们一起听听法院退役军人的心声。
投身司法为民,“到”!
任永军,2004年入伍,曾任某技术侦察局干部处干事。2018年转业,现任北京二中院民三庭四级高级法官助理。参与的调研课题、学术论文、案例分析获全国法院一、二、三等奖,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
军校毕业后,我主动请缨到祖国北方边陲海拔最高的山峰——雪岱山上站岗戍边。那里一年有7个月大雪封山,3个月浓雾笼罩。在那样的恶劣环境下,官兵们饱含着浓浓的雪山情、边疆爱,以山为家、以苦为荣。在雪山上为祖国站岗放哨的经历,炼就了我钢铁一般的顽强作风、雪松一样的坚韧品质。这种精神至今仍深深影响并激励着我,每当遇到困难挫折,想起在那里的日子,我又浑身充满力量。
来到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是法院人的价值追求和人生信仰。在司法领域的“战场”上,不再需要站岗戍边、驰骋疆场,但需要沉下心来倾听当事人心声、耐心细致答疑解惑,精益求精对待手里的每一起案件,这其实也是“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生动体现,这个“胜”变成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守法治初心,“到”!
王琪,1998年入伍,曾任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讲师。2010年转业,现任北京二中院行政庭三级高级法官。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获评“北京市模范法官”。
回忆自己的法治初心,大约来自我就读军校时的两次偶然。一次是大三时,全系旁听了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庭审中被告的辩护人始终闷头翻书,当法官询问辩护意见时,他只回答了五个字,“我没有意见”。全场哗然!庭后,我和同学展开了激烈讨论,我滔滔不绝地阐述了假如我是辩护人可能采用的5点辩护意见,而大多数同学却说,“他就该死,你不应该为罪犯辩解”。一个法律人,到底该有怎样的立场?我陷入了迷茫。另一次是大四毕业前,我被分配到某军事法院实习,作为军人陪审员审理了一起涉军盗窃案件,该院院长担任审判长。在合议庭即将结束合议时,我忐忑地问院长,“您看我是否合适再提一下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意见?”院长愣了一下坚定地说,“法官应该尊重法律,既要使罪犯受到惩罚,又要保护被告人应有的权利,这才是‘公正’的真实含义。”我茅塞顿开,如释重负地拿出了我庭前撰写的案件分析报告,阐述了我的观点。最终,合议庭和审判委员会全面采纳了我对被告人的量刑意见,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案件审理中的愉悦和成就感。参加工作后,在法学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组织模拟法庭,让学生们在枯燥的学习中感受将案件和法条分析透的豁然开朗,以及在辩论中提升自我认知的喜悦。
2010年,我从部队转业,毅然选择了法院。因为我相信,这里是我实现人生价值、助力法治建设的最好舞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将一直作为我的理想信念,指引我为司法审判事业贡献力量。
执行路上不畏难,“到”!
丁超,1999年入伍,曾任中部战区空军某部政治教导员。2017年转业,现任北京二中院执行一庭三级高级法官助理。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
军旅生涯是人生中永不磨灭的烙印,特别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我有幸参与多次维权任务,乘战机守护祖国领空那一刻,是我作为一名军人最大的荣耀。
转业后,我先后在机关党委和执行一庭工作。庭里有这么一句话:“不是在执行,就是在执行的路上。”两年执行路,为了保护胜诉人合法利益,我和各种“老赖”斗智斗勇;为了化解重大矛盾纠纷,我总是第一时间驱车赶赴外地。当然,执行工作不仅有“硬邦邦的铁拳”,还有“暖呼呼的温情”,它是架起信任与沟通的一座桥梁,纠纷得到圆满解决才是心之所向。我坚信在身边先进榜样的带动下,在同事和领导的悉心指导下,我会在执行道路上稳步前行,握好执行“接力棒”。
服务周全保障有力,“到”!
邵曾羿,2008入伍,曾任某部队综合计划部副营职参谋。2018年转业,现任北京二中院办公室一级主任科员。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
今年是我转业的第7个年头,回望军旅生涯,青春热血、砺炼成长,留下了很多终生难忘的经历。记得一次出差赴四川某部队,黎明前出发,一路辗转换乘,傍晚时分才到达隐蔽在群山之中的营房。部队是多年前从上海整体迁来,听说当时接到急令,很多人来不及和亲人告别就进了深山,一待就是一辈子。何谓军人?军人就像这山中的岩石,一面刻着“忠诚”,一面刻着“奉献”。
转业进入法院,我在办公室从事财务工作。办公室始终注重提升司法政务能力,秉持以优质服务办好“群众贴心事、党组关注事、干警身边事”,财务工作也不例外。作为最末端的保障环节,我们每天面对的是繁杂的数据和枯燥的报表,但背后却直接关系到干警和当事人的切身利益。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不是空话套话,它就在于手中的每一笔帐、接待的每个当事人。每每想到在高山海岛奉献的战友们,总能激励我把工作做得再细致一点、对群众和干警的微笑再多一点。未来我依然会坚守初心,在做好服务保障的路上笃定前行。
站好每一班岗,“到”!
王书海,2000年入伍,曾任空军某旅司令部参谋。2010年转业,现任北京二中院机关工会三级调研员。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获评北京二中院第四届“十大身边榜样”。
转业那一年,同批战友很多都已离开部队,准备地方安置考试。部队突然接到外出执行任务的命令,由于任务涉及到我的专业岗位,组织希望我参加并征求我意见,当时我只说了六个字“保证完成任务”,便随队出征。很多人问我:“既然已经获批转业,为什么还要去执行任务?”我想军人的使命就是随时听从祖国召唤,当祖国人民需要时,就要奋不顾身地站出来。
同年,我非常荣幸地来到北京二中院,转眼又是14个年头。记得2017年,我院新审判大楼落成,作为新审判大楼正式投入使用筹备工作小组成员,我们要在3个月内完成“三区四地”整体搬迁工作。面对完全看不懂的建筑图纸,想到迫在眉睫的各项工程,硬着头皮也得冲。我抓紧一切时间,从“学习如何看图纸”开始,向施工方请教,到施工现场一一对照、实地学习。我和“战友”们2个多月的连续奋战,确保了新审判大楼按期投入使用。
从法警支队到综合事务中心再到机关工会,如今在新的“战场”,我又是一名“新兵”。但我相信只要沉下心来学习,干啥都能成、到哪都“对口”!
将风险化于无形,“到”!
王一宁,2007年入伍,曾任原总后勤部直属供应保障局独立汽车营政治指导员。2019年转业,现任北京二中院法警支队三级警长。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评“优秀党务工作者”。
“车轮飞转马达鸣,我们是光荣的汽车兵……”曾经那首雄壮激昂的《独立汽车营营歌》,伴随着一张张晒得黝黑的脸颊、一块块叠成豆腐块的军被、一声声铿锵有力的队列口号、一个个渐渐模糊的绿色身影,如今仍时常奏响在睡梦中,久久不能忘怀。12年军旅生涯,是我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段经历,它让我明白,铁一般的纪律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战斗力;它让我明白,“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它让我明白,勇往直前、驰骋疆场,是军人无上的荣光……
来到法院后,经历的每一次安检执勤、每一次提押值庭、每一次应急处突,都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身边领导和同事们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这些军人身上的意志品质,也一样体现在法院干警的身上。他们同样拥有钢铁意志,用一个个铁案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理念;他们同样拥有铁的纪律,听党指挥、勤廉并重;他们同样勇敢顽强、不怕牺牲,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英雄模范。
从“橄榄绿”到“藏青蓝”,我深知使命光荣、任重道远。我将继续坚守在警勤保障一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把小事做到极致,将风险化于无形,营造安全有序的诉讼环境,为维护公平正义、捍卫司法权威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声“到”,是一句承诺。
一声“到”,是一次重塑。
一声“到”,是一场冲锋。
当祖国和人民召唤,
无论奔赴哪个战场,
一声“到”!
一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