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5年专题 > 2025中国国际服贸会:北京政法系统以法治力量护航盛会 > 2025服贸会法律服务亮点纷呈

3年累计办案212件,助50余家民企纾困,保障10余万人就业——北京金融法院与市工商联联合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本站发表时间:[2025-09-15]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9月14日,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北京金融法院与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于金融服务专题专属会议区联合举办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金融司法服务”为主题,系统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机制成效及12个典型案例,生动展现首都金融司法与行业协同护航实体经济的创新实践。
  发布会上,北京金融法院副院长薛峰通报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的工作成果。该工作室成立于2022年7月,是北京金融法院与北京市工商联立足现代金融和当下经济共建的法治协同平台,共引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多领域19名专家调解员。截至2025年8月,工作室累计妥善处理案件212件,涉及标的达311亿元,履行到位192亿元;成功帮助50余家民营企业纾困解难,保障10余万名职工就业,维护230余万名投资者权益。
  值得关注的是,工作室的创新实践填补了北京市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中破产前程序子指标的空缺,成功入选全市首批20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案例及本次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北京服务”案例。
  薛峰进一步介绍,工作室围绕“信用、信心、恒心”三大核心推进工作:在信用修复上,通过“活封活扣+精准评估+企业自救+投融资他救”模式,帮助企业重建金融信任;在信心提振上,聚焦产业链护航与新质生产力企业,如为新能源企业争取宽限期、引入战略投资;在恒心保障上,以专业化司法协同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个案纾困”升级为“产业链风险治理”。
  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一级巡视员林为民介绍,北京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现已超250万户,其中私营企业约205万户、个体工商户约45万户,作为全市经济微观基础的最大主体,吸纳了6成左右的就业,贡献超30%地区生产总值,是全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作为民营企业的“娘家人”,市工商联已与公检法司等10部门合作,创建全国首家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市区两级“1+16”全覆盖工作网络,累计为民营企业提供综合性法律服务8.9万次。而与北京金融法院共建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是该体系的核心载体。
  林为民表示,目前工作室2.0版已实现从“执行端”向“立审执破”全流程延伸,通过专家调解员精准匹配行业需求,推动40余起产业链纠纷实质性化解。同时,市工商联创新推出“法律助企调度会”模式,今年以来已为21起股权纠纷、融资租赁争议等提供专业研判,实现“专业服务、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促进和谐”的多重目标。
  会上,北京金融法院执行局局长雷运龙发布12个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案例涵盖新能源、文旅、科技、绿色环保等多个领域,集中展现司法对“注重调解”“活封活扣”“执破衔接”等机制的具体创新。
  “这是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参会的北京市人大代表杨中春评价道。此次发布会不仅展示了法治协同优化营商环境的“北京经验”,更向社会传递出司法护航实体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
  文/董振杰 通讯员/房稀杰 图/北京金融法院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