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2024年,北京公安机关纵深推进全局执法规范化建设,积极构建与“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北京公安法治建设新成效,开创了执法保障新格局、打造了规范执法新生态、健全了执法管理新机制、谱写了为民服务新篇章、塑造了基层支撑新优势,以法治现代化建设推动北京公安工作现代化行稳致远,以实干笃行的步伐持续打造北京公安法治“金名片”。
深入推进执法机制改革
建设执法办案制度规范体系“北京模式”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时代赋予公安机关的一道必答题。近年来,北京公安机关依托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展、试点先行“一站式办案”“三级执法管理体系”等一系列执法机制改革措施,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前列成为北京法治公安最鲜明的发展导向。
北京公安机关聚焦首都城市发展战略定位,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为龙头,积极构建与“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围绕法治保障、办案机制、监督体系、依法治理和基础支撑等5方面,将法治公安建设作为实现公安工作现代化的基础性、全局性工作,积极构建全警种参与、全建制推进的“大法治”格局。
同时,着眼基层执法难点热点,陆续推出的一系列基层所需、群众所盼的法律适用、执法标准、实战指引,让法律“工具箱”逐步完善,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执法制度体系逐步健全,为全警高质高效执法提供制度保障。
这其中,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北京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法治公安建设的“指挥棒”始终发挥着“抓总议要”统筹作用。通过健全组织架构、优化运行模式,研究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保障等重大执法事项,会商解决执法难点和执法风险,推动各项部署一贯到底、落地见效。
2024年,北京公安机关围绕健全整体联动、高效有力的常态化法治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局、警种、分局三级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规范运行,紧扣法治公安建设24项重点任务,定期例会、专题调度、专项督导、考核评估,持续推动落实。目前,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机制已从市局、分局延伸至9个主要业务警种,并在全国率先出台案管工作现代化意见,通过创建群众上门报案接报短信回执,盯警盯案盯民意诉求,持续推进涉案财物规范管理等一系列机制出台,让执法监督更加系统严密。
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2.0迭代升级
加速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
2015年6月,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率先探索建立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成为全国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试验田”。10年来,在中心民警艰苦筑基、创新探索的努力下,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积累经验,创造了条件。2023年,为积极适应公安工作现代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北京公安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执法办案管理中心2.0版的“北京方案”。
据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2.0版建设,重点在于打造“现代化执法生态园区”这一符合新时代法治发展建设理念,更具有法治公安现代化,更具备前瞻性战略视角。
通过打造执法统筹“大牵引”。聚焦高安全、高聚合、高质量、高智慧、高效能“五高”发展定位,丰富完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工作机制,推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与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实战培训中心融合运行,让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在法治公安建设中的牵引作用更加突显,带动整体执法质效实现新提升。
通过打造执法办案“大本营”。坚持“应进必进、能进则进”,推进刑事案件和8类重点行政案件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集中办、专业办、规范办、快速办、智慧办”,形成智慧案审牵动、多警种联动、按需分级调控的合成作战矩阵;积极会同检法机关畅通轻罪办理“快车道”,将速裁案件增至22类,试点在中心建立“多元调处工作站”,强化违法未成年人训诫帮教、未成年被害人救助“全覆盖”。
通过打造执法保障“大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监管前置中心“一体化”收押,以及治安管制刀具认定和经侦资金查控分析技术进中心,将“一站式”服务保障项目拓展23项,统一建设集数据展示、风险防控、服务保障、办案协同于一体的管理系统,研发具有手机预约、服务留痕、结果反馈功能的“清单式”执法保障管理模块,全面打造“一体化、定向化、场景化、数字化、实战化”的“新一代智能中心”。
推进案管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构建全流程、全要素的执法监督管理体系
强化执法源头管理,将执法办案初始环节纳入监管,全程跟踪监督办案质量是北京公安机关在基层执法部门设立“案管组”的初衷,随着几年来建设发展,目前案管工作已经成为基层执法单位执法办案的“大管家”,办案民警从接处警开始,警情、案件、财物、场所、卷宗等所有执法核心要素都要进行系统化、集约化、精细化的监管。相信案管、依靠案管已在一线执法办案民警中形成共识。
2024年,为积极适应公安工作现代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北京警方及时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案管工作现代化的意见”,进一步突出“大案管”这一建设思路,通过健全完善“市局、警种、分局、所队”四级立体化案管体系,实现对执法办案活动的全要素、全链条、全领域、全周期监督管理。
一年来,全市受立案环节初信初访和督察投诉同比分别下降。同时,案管组建设也逐步由派出所向专业警种拓展。“相对于派出所,警种更具专业性,这也要求警种案管制度的探索建设更要赋予警种的专业特色。”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执法规范化支队二中队中队长杨威介绍道。
以市局网安总队为例,立足网安部门拥有刑事司法、行政执法等职权的实际情况,结合近年来涉互联网案件侦查、办理特点,创新打造“1+5+N”网安特色案管组“所谓的‘1’为侦查办案管理,‘5’为执法办案‘警情、案件、财物、场所、卷宗’五要素,‘N’为培训考评等法制保障工作。”网安总队法制处民警宋振中说,“有别于传统线下案件,涉网案件大多呈现涉案领域宽、地域广、手段新、链条长等特点,对于办案标准、移交标准、捕诉标准提出了更具网络案件特点的要求。”
对此,网安部门案管组充分发挥统筹支撑的作用,结合市局刑事案件层级管辖分工改革,探索制定办理案件指引、层级管辖移交标准等一系列制度规范,进一步理顺警种、法制、派出所间关系,畅通协作渠道,提升办案质效。特别是,为进一步强化涉网案件办理规范,依托市、区两级阅卷评查机制,围绕网安管辖行政、刑事案件,对案件的受、立、侦、破、捕、诉,以及涉案财物登记、流转、入库等各环节的手续材料、办案程序,开展全要素阅卷评查,及时消除苗头隐患,有效督促整改,确保执法规范落到案件办理每一个环节。
推进民警执法培训体系建设
锻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执法队伍
法治公安建设的核心离不开一支强大专业的执法队伍培养建设,北京警方始终以能力为根本,强化固本夯基,全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执法队伍,为法治公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北京公安机关坚持将民警实战需求、执法专业需要和规范要求有机结合,建立完善“教学研练战”一体化执法培训模式,通过深化法制教育大讲堂、法治练兵场、文化沙龙、抽考抽测等执法培训机制,分级分类开展实景、实案、实兵常态练兵,依托网络培训体系,“精准滴灌”推送培训课程,持续提升全警专业履职能力。
为全面统筹专业法治人才资源,北京公安机关树立“法律+”思维,积极培养将法律知识与其他学科深度融通的复合型、应用型公安法律专业人才,加强法治“智库”建设,组建法治专家人才库、公职律师队伍,积极挖掘培育多层次、多领域的执法标兵、办案能手、案管行家,健全人才选拔培养、培育评估、分类管理、常备调用等机制,为深化法治公安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同时,紧扣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主线,北京公安机关持续深化公安法治“软实力”建设,邀请专家学者、律师代表、检法司机关和外省兄弟公安单位,举办“提升新质公安法治战斗力”学术论坛以及执法监督管理新机制、律师助推公安信访法治化、法治护航金融安全发展等法制文化沙龙15期,攻坚破题、改革突围,运用调研成果推动北京法治公安前瞻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