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怀柔地区遭遇强降雨极端天气,怀柔区迅速启动防汛一级应急响应。汛情就是动员令,险情就是冲锋号,党和人民需要,就是青年突击队集结的方向。怀柔法院迅即响应,全面动员,迅速组建防汛救灾青年突击队,首批11名青年干警火速集结,赶赴北京市学生军训基地安置点,协助接收安置琉璃庙镇转移群众。截至28日凌晨4时,协助安置936名转移群众。截至30日,全院累计32名干警前往安置点一线参与防汛救灾工作,另有35名干警作为后备梯队待命。哪里有困难,党员干部就出现在哪里,怀柔法院党员干警冲在最前沿,以实际行动彰显先锋模范作用。
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 王银龙
周日傍晚,在接到通知后,我立即赶到安置点与其他干警一同投入到受灾民众的安置工作中。凌晨时分,满载转移受灾群众的大巴车一辆接着一辆停靠在安置点大院内,我们11个人配合武警官兵有序将受灾群众安置到各个房间内。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琉璃庙镇敬老院转移群众,他们大多是无法独立行走的老人。雨幕下,地面湿滑泥泞,下车的每一级台阶都很艰难。我们法院突击队员与武警战士们默契地组成“人链”。我清晰地记得,当一位瘦弱的老人伏在我背上时,那微微的颤抖和紧紧抓住我臂膀的手。我们或弯下腰背负,或几人合力稳稳扶住老人,在暴雨中缓缓地挪动。雨水和汗水模糊了视线,耳边是大家不停地相互提醒:“慢点,稳点!”“左边抬高点,小心台阶!”当最后一位老人被安全送进房间,看着他们渐渐舒展的眉头,我们满身的泥水和疲惫仿佛都化作了暖流。晨光熹微,经过近十个小时的连续奋战,近千名受灾群众都得到了妥善安置,一股难以言喻的踏实感涌上心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法官,我更深切地体悟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这绝不是一句口号。平时我们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而当风雨来袭、家园危难之时,我们便是守护在群众身边的排头兵。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必冲锋在前,无怨无悔!
执行局 李柏成
在安置点,我看见同事们化身“搬运工”“调解员”“服务员”,从统计物资需求到发放应急物品,从协调用餐就医到安抚群众情绪。每一次询问、每一个眼神都蕴含着千家万户对安稳的期盼。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党员的身份从不是挂在胸前的荣誉牌,而是危急时刻必须挺直的脊梁、扛住的责任。这段经历像一枚印章,在我心里刻下深刻的信念,无论在严肃庄重的执行一线,还是在救灾后勤保障现场,共产党员的初心始终指向同一个方向——守护人民的安宁。我会带着这份滚烫的感悟回到工作岗位,把防汛救灾中凝聚的守望相助、担当奉献,化作司法为民的每一次俯身、每一份执着。
司法警察大队 李茗一
家乡怀柔突遭暴雨侵袭,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目睹灾情,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涌上心头。到达安置点后,看着受灾群众期待的眼神,我深刻地感受到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在队长的带领下,我们迅速投入到后勤保障的工作中,将床单、被罩等床上用品铺设整齐,根据人数将饮用水、食物配备齐全。在服务过程中我积极与转移群众交流,记录、解决他们的困难与需求。忙到深夜,但心里非常踏实,总算为家乡百姓做了实实在在的事。此次投身防汛救灾一线,让我认识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置于最高位置。作为一名党员干警,这不仅是政治要求,更是行动铁律!要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转化为闻令即动的实际行动,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挺膺担当!
民二庭 郭军麟
到达临时安置点,我们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在群众洗浴区,我们耐心引导大家排队、维持秩序,希望能让受灾的乡亲们早点洗个热水澡,缓解疲惫;在转运安置的地方,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我们自然地伸出手扶一把、搭把手,陪着他们安全走到休息的地方。一位老人紧紧握着我的手说:“麻烦你们了。”这句简单的话,让我心里暖暖的,也明白了,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群众最需要的。看着身边一个个年轻队员忙碌的身影,我深深感到,正是这些默默的付出和坚持,一点点汇聚成了守护乡亲们的坚实力量。这份经历让我真切地体会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是挂在嘴边的,而是在困难时刻能站出来、顶上去,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兑现对老百姓的承诺。
政治部 李旺
周日夜幕初垂,此时正在单位撰写稿件的我,收到了一份紧急通知:需即刻赶赴学生军训基地,协助接收山区转移下来的受灾群众。作为一名青年党员,闻令而动、冲锋在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与同事们火速集结,奔赴现场。抵达时,雨势又起。我们面对有限的雨具,毫不犹豫冒雨投入战斗。转移人群中多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二话不说,借助轮椅小心转运,争分夺秒地将乡亲们从大巴车安全护送至宿舍。与此同时,在领导的带领下,我和同事逐间宿舍走访,倾听乡亲们的困难与需求,并将群众的问题及时报送相关部门协调解决。时间在忙碌中飞逝,直至凌晨近四点,确认再无新的转移群众,我们才踏实撤离。这次经历,让我再次坚定,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作为党员,就要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争做“急”先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去”。
桥梓法庭 黄浩轩
那天晚上我和其他干警抵达安置点的时候,天很黑,雨还在断断续续地下。看到载着乡亲们的车到了,我们赶紧迎上去。大家纷纷掏出手机,配合现场照明设备,照亮老乡脚下湿滑的路。还有一把把伞撑开、连起来,在冰冷的雨里,为乡亲们搭出一条安全通道。在安置点里,我们楼上楼下地跑,挨个房间询问大家的需求。很多老乡从山里来,手脚上都是泥,有位老人行动不便,只能由他老伴帮忙清洗,我一遍遍端盆换水,直到他洗干净。还有一对半身瘫痪的老夫妻,他们想联系孙女又不知道怎么操作手机,我见状赶紧联系同村村民联系亲属,雨里陪他们等了五十多分钟,直到赶来的家人把老人接上,我心里才踏实。虽然救援工作持续到凌晨四点,但是看到乡亲们能在安全的地方歇口气,喝上口热水,吃上点东西,我的疲惫得到了极大地缓解。能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为受惊的乡亲们点个亮、挡挡雨、搭把手,帮他们渡过难关,让心里踏实一点——这,就是我觉得最有意义的事。
执行局 任卓凡
雨一直下,我们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没有人离开岗位,始终在雨中守候着每一辆车的到来。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带队领导一直和我们一起,淋着雨,一趟趟地接送群众。转移的群众里,有不少行动不便的老人。看着他们面对高高的车门台阶犯难,干警们立刻迎上去,小心地搀扶、引导。 印象深刻的是转运一位瘫痪老人。车门狭窄,担架进出困难。没有丝毫犹豫,我们六个人迅速配合:两人在车上稳稳托住老人的上半身,两人在中间承托腰臀,一人负责老人的双腿,车下的队员则准备好轮椅稳稳接住。大家屏住呼吸,动作轻柔又利落,一步一步,安全地把老人从车上转移到轮椅,再护送到温暖的床铺。我们所做的,或许是全区防汛救灾环节中平凡的一环。但正是这雨夜里的坚守,让我真切地懂得了“责任”二字的分量。 灾难当前,作为一名党员干警,考验我们的时刻就在眼前——那就是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冲在最前面,把每一份心、每一分力,都用在守护好乡亲们的安全上。
雨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 怀柔法院青年党员干警闻令而动、迎难而上,在抢险救灾的最前沿挺身担当。这场实战大考,检验的是初心,锤炼的是党性。他们将继续以坚定的信念、扎实的行动,奋战在防汛救灾一线,为守护辖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红色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