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5年专题 > “双十一”安心购 防诈指南为你护航 > 政法护消费

直播间购物水太深?快收下这份“双十一”法律指南

本站发表时间:[2025-11-12] 来源: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作者:
  因主播影响力在直播间消费后存在商品质量瑕疵等问题,维权对象是谁?
  直播间作为销售渠道和推广媒介的法律责任是不同的。
  消费者在维权时应首先识别主播及直播间的法律身份。若直播间运营者未以显著方式标明真实销售者信息,导致消费者误认其为销售方,则消费者有权主张直播间承担责任。如果直播间已明确标注为其他品牌代售,此时主播约等于广告代言人,若其明知或应知宣传内容虚假仍进行推广,那么可作为索赔对象;特别是在涉及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服务领域,主播需依法承担无过错的连带损害赔偿责任。
  提示:直播间消费应全程留意商品介绍及展示信息,不因明星或网红“背书”而放松警惕,尤其注意识别直播间是否明确公示实际销售主体,及时截图留证。理性看待主播宣传,尽量通过多个渠道核实商品信息,避免一时冲动、盲目下单。
  直播间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如何识别与维权?
  直播话术常具诱导性,如虚构原价、夸大功效、编造库存紧张等。是否构成欺诈的关键在于主播是否存在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导致消费者陷入错误认识而购买。如构成欺诈,消费者可要求“退一赔三”,增加赔偿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一旦发现可能存在欺诈,消费者应首先与商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或诉讼维权。
  提示:直播间消费具有即时刺激性,消费者应警惕“最后一件”“特效保健”等诱导性话术,冷静判断,对明显低于市场正常价格的商品保持审慎,价格过低往往伴随质量或真伪风险;同时留意主播是否刻意回避商品关键信息,如察觉可能受骗,及时为后续维权做好证据准备。
  避免直播间购物售后维权难,如何保存证据?
  证据是维权的基础。要想有理有力维权,消费者需主动留存各类交易信息。如对直播中商品介绍、价格承诺、互动内容等进行全程录屏;收货时录制完整开箱视频,清晰展示包裹外观、内件情况及商品细节;妥善保存问题商品实物、包装、标签等;与客服沟通时保留聊天记录,不删除任何可能涉及责任认定的信息;此外,注意收集商品链接截图、宣传广告语、支付记录等电子凭证。
  提示:证据应清晰完整,包含时间戳、主播ID、商品链接等关键信息。贵重物品尽量在快递员见证下开箱验货并录制视频。如商品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更应同步保存医疗记录、维修单据等关联证据,最好定期整理电子交易记录,确保维权时迅速调取有效材料。
  在“双十一”这场消费盛宴中,理性判断、依法维权是每位消费者的必修课。希望大家在享受购物乐趣的同时,有效规避风险,守护自身合法权益。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