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涉法涉诉信访“ 三百”服务项目

本站发表时间:[2019-08-24] 来源: 作者:


  一、项目实施背景
  长期以来,涉法涉诉信访数量多、冲突大、化解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社会矛盾的焦点和政法工作的难点问题。因此如何妥善处理和及时化解这类社会矛盾,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
  针对司法改革中的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从改革的趋势和各地的实践来看,引入第三方力量参与,是运用法治方式化解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有效途径。
  引入第三方介入机制实效已为部分法院、检察院的实践所证明。各地政法机关在化解矛盾过程中,通常都会主动邀请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法学专家等参与,为信访人答疑解惑,对事件进行法理透视,力求平息信访人的情绪,为化解个案矛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进一步加强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中心组织法律专家开展百件疑难复杂案件评议工作,评议由政法各单位移交的疑难复杂或社会性关注度高的信访案件,以提高司法公信力;开展百名信访人预约接待服务,针对信访人的特殊需求,联系和组织信访人信任的专家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引入心理咨询师参与化解,对信访当事人、政法单位信访干部等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多方促进化解效果。通过多方参与、多元化解,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二、实施方案
  通过独立于政法机关和当事人的第三方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通过案件评议、预约接待、心理疏导等方式,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权益,提高司法公信力,促进首都和谐稳定。项目包括三个模块,具体绩效目标如下:
  1、完成100件疑难复杂案件研讨评议工作。
  社会效果:通过对社会关注度高、疑难复杂的信访案件,组织各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分析、研讨、评议、论证,提出针对性意见,实现社会监督,提高司法公信力。
  服务对象涵盖信访当事人、责任政法单位以及社会关注人群约1000人;
  通过对疑难复杂案件的研讨,形成研究报告论证意见或法律意见书,对执法中存在普遍或共性的问题或者认为案件存在错误或瑕疵向政法单位提交司法建议书或法律意见书。
  2、百名专家“团队预约”接待服务
  社会效果:由人民群众信任的专家,通过释法说理、心理疏导等方式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解决群众法律困惑,促进社会矛盾化解。
  根据案件及信访人情况组成专家团队,共同开展涉法涉诉斯信访人提供预约接待服务;建立接待工作记录,心理跟踪档案,形成典型案件报告3-5份。
  3、对信访干部、信访人、第三方人员开展百天心理疏导工作。
  社会效果:引入心理咨询师参与化解,对信访当事人、政法单位信访干部、第三方人员等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咨询讲座,多方疏解情绪及压力,提升化解效果。
  在政法单位信访接待场所开辟心理角,对信访人进行心理疏导,建立心理档案,对重点人进行跟踪疏导。对信访人和第三方专家进行心理讲座,讲授对信访人心理疏导的方法。受益人群为1000人次。
  三、项目实施情况
  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涉法涉诉信访“三百”服务项目是由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与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实施的项目,该项目2016年、2017年连续实施两年,2016年获得第三届北京市社会组织公益服务品牌铜奖。
  项目实施以来,召开疑难案例研讨会20余次,对300多件案例进行了研讨,案例来源是从政法各单位移交第三方组织评查化解的信访案件中,选取社会热点、难点案件,组织法学家、律师、心理咨询师、人民调解员、社会相关领域专家开展研讨论证。研讨评议的内容包括:案件事实是否清楚、法律适用是否正确、法律程序是否合法、实体处理是否正确等方面,以及同类案件在执法、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等。其中京郊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纠纷与解决途径已经列入北京市法学会2017年科研课题,以便进行更深入的研究。2018年劳动争议类信访案件研讨会,对劳动争议类案件化解、评议中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探讨,统一评议标准。 重点疑难案件组织专家研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专家团队的预约接待,解决群众法律困惑,促进社会矛盾化解,多家媒体对第三方力量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成果进行的报道经预约接待化解长达15年的信访案件1件,194案的群体访1件。专家团队的认真工作,得到了信访人的认可,2018年3月,向律师李春华赠送锦旗“捍卫法律尊严,维护百姓利益”,表示对促进会及律师的工作的认可和感谢。
  百天的心理疏导活动,疏导情绪提升沟通技巧,促进社会和谐。通过对信访当事人、政法单位信访干部、第三方人员等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咨询讲座,多方疏解情绪及压力,提升化解效果。通过心理小课堂、心理讲座、咨询等方式开展、提升政法单位信访干部、第三方专家、中心工作人员的沟通技巧,帮助信访人了解、平复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合理合法地反映自己的信访诉求。通过心理疏导,一位在市高院信访接待站附近租房上访十年的信访人,退掉租房,逐渐减少上访次数,最后不再上访,回归正常生活。同样长期在这里信访的姜某,经过心理疏导,情绪不再激烈,能够理性表达诉求。
  项目实施以来,项目组始终坚持“统筹社会力量、引发社会关注、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工作思路,活动也引发了媒体的关注和报导。


分享到:
0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