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平安 > 基层治理

北京西城法院创新推行“先锋同行” 绘就诉源治理新格局

本站发表时间:[2024-07-31]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董振杰 通讯员/戴睿狄
  2024年3月以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西城法院)创新推行“先锋同行”工作,同西城区全区15个街道机关党组织签订协议,以党建引领参与基层治理,真正构建法院力量与街道社区沟通协作的有效桥梁,带动基层治理最小单元强化矛盾纠纷前端化解、就地化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党员先锋岗为基层提供司法服务力度 “法律智囊”为民解难 
  “唉,我们就是担心百年之后这孩子再也没人管了。”家住西城的李大娘和王大爷已年近八十,但智力残疾的儿子王某生活无法自理,又没有配偶子女等其他近亲属,只能靠老两口照顾。两位老人身体每况愈下,只得向社区求助。社区决定向法院寻求专业帮助,于是通过西城法院提供的诉源治理专线联系法官解决难题。
  当天值班的巡回法官赵海在接到社区的热线求助后,下午就前往社区深入了解情况。根据多年的审判工作经验,赵海向社区工作人员提出了居委会做监护人的办法,根据《民法典》第三十二条规定,王某父母可以通过遗嘱指定居委会作为监护人,照顾王某的日常生活,管理和保护王某的财产。社区居委会熟悉王某家庭状况,平时多有照顾,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
  近年来,西城法院以12368诉讼服务热线、“西城家园”APP等多种渠道收集解决基层诉源治理涉法需求,党员先锋岗实行紧急诉求分级联动、2个工作日快速响应,不断增大为基层主体提供司法服务力度,日益成为了基层治理的“法律智囊”。
  矛盾化解重心进一步前移 “普法教师”主动出击
  如何推动基层矛盾纠纷在源头得到预防化解,西城法院给出了答案:将群众路线和法治方式结合起来,将线上化解和线下巡回结合起来,不断完善群众身边问题主动发现、快速响应、及时处理和有效沟通机制,推动矛盾化解的重心进一步前移。
  2024年5月,西城法院执行局法官李子耀在办理一起当事人违规领取低保金的强制执行案件中发现,不论是作为被执行人的低保领取人还是作为申请执行人的街道工作人员,对于低保相关规范文件及终止领取低保的流程方法都不是很清楚。于是他结合日常办案实践,就涉低保政策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研究总结,主动对接“先锋同行”结对社区,为居民及社区工作人员开班讲课,“各位居民朋友要注意啦,法律规定,骗取低保金不仅会被责令退回,并且可以处非法获取救助款额一至三倍的罚款。”
  “做优远端防控和实质解纷,积极助力辖区基层执法水平提升,是开展‘先锋同行’工作的应有之义。”西城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机关党委书记赵莹说。西城法院通过归纳总结多发易发易解决的群众诉前法律问题及审判过程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入分析纠纷成因,细致研判治理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典型案例指导等工作,回答街道“需求清单”,回应群众“关切诉求”,及时为各类主体提供法律指导,从而减少纠纷成诉,推动形成基层党组织联动协同的诉源、执源同治理的双优治理格局。
  “法治先锋”汇聚合力 高效助力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自西城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站在街道挂牌以来,我们调解员调处居民小纠纷更有底气了。”新街口街道人民调解员谈及日常工作信心十足。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站”是西城法院在西城区每一个街道(司法所)设立的诉前解纷“小阵地”。西城法院通过搭建集调解纠纷案件、人民调解员培训管理、远端调解指导等功能的诉源治理服务系统,引导群众优先选择诉前调解机制,高效助力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实现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同时,西城法院以工作站为平台,与相关政府部门拓宽交流渠道,建立信息共享的工作交流机制,在基层综治维稳、接诉即办、协同治理等方面优化联动,充分发挥“府院联动”的“驱动力”,合力形成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为促进辖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自“先锋同行”工作开展以来,西城法院先后参加西长安街、椿树、什刹海等街道组织的法律活动16场,实地调处解决社区居民身边的婚姻继承、邻里纠纷等疑难复杂问题89起;完善调解资源配置,扩建人民调解队伍至60人以上,开展示范庭审、案例培训等现场教学指导12场,努力让“先锋同行”成为探索推进多元调解与诉源治理进程的生动载体。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