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平安 > 基层治理

北京市西城区行政复议接待咨询服务与案件办理服务标准化试点

本站发表时间:[2025-07-18]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司法局 作者:
  一、建设背景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行政复议作为化解行政争议的重要渠道,其作用日益凸显。2020年2月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审议通过了《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同年,北京市西城区被评为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为行政复议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2023年9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修订草案)》,并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系列顶层设计标志着行政复议工作迈入全新发展阶段。
  在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与新法实施的双重背景下,推动行政复议标准化建设成为提升治理能力的必然选择。标准化建设能够提升行政复议工作的规范性、高效性和公信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需求。2023年5月,国标委、司法部联合下达通知,西城区行政复议接待咨询服务与案件办理服务标准化试点成功获批,这是全国行政复议领域首个也是唯一的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
  二、创新举措与做法
  (一)高位统筹,深耕高标准复议工作“责任田”
  西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高位统筹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成立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明确试点定位、目标和总体要求,监督协调检查考核各部门标准体系建立实施工作,解决标准体系建立、实施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区委书记在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上听取关于行政复议标准化建设工作的专门汇报,区领导多次组织会议专题研究行政复议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强调要按照首善标准,践行复议为民宗旨,注重示范引领,结合群众的服务需求和行政复议工作实际,做到行政复议标准化与业务建设、队伍建设相结合,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良好成效。行政复议标准化建设工作先后被纳入《西城区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及《西城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两年行动计划(2024-2025年)》,得到区委、区政府政策和资源方面的大力支持。
  (二)内外兼修,整合资源打好效能提升“组合拳”
  注重消冗与借力相结合,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对内,调整行政复议办案体系,由原来的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分阶段、分科室负责,调整为一案一人主办,全流程标准化办理,避免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衔接过程中的沟通环节,提高了案件办理效率。对外,借助第三方力量数字赋能,通过落实行政复议立案接待室、听证室、调解室、阅卷室、档案室等功能用房,稳步建设档案数字化团队及语音识别系统,采用“平台+设备+服务”模式,逐步推进行政复议全流程电子化;充分利用北京市司法局行政复议人工智能大模型,全面提升行政复议工作质效。
  (三)协同创新,下好政产学研反哺实践“先手棋”
  以行政复议标准化试点为切入点,探索“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向各领域各环节延伸,实现治理模式的标准化、智慧化跃升。探索“法治需求导向—科研理论支撑—实践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协同机制,会同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开展《西城区行政复议标准化建设项目》课题研究,立足区情实际,针对区法治政府建设以及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的具体情况作出准确研判,先后完成研究报告、提出行政复议标准化建设的系统性建议。这一模式,为超大城市法治建设趟出了“需求导向—理论反哺—全域推广”的路径,为全国深化行政复议改革、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供重要借鉴。
  三、试点建设成效
  按照首善之首高标准,践行复议为民宗旨,以“一个窗口对外”“一套流程办案”“一个标准裁判”为目标,以“标准化、数字化”为抓手,打造行政复议接待咨询服务与案件办理服务标准化“西城样板”。
  (一)提质增效,行政复议标准化试点创建效益初显
  一是办案质效显著提升。试点运行以来,行政复议标准化试点接待来访咨询群众3571人次,其中现场接待2174人次,电话接待1397人次。区行政复议案件争议化解效率显著提升,72.5%的来访群众通过行政复议案前化解有效解决诉求,未进一步提起行政复议。案件处理周期大幅缩短,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数量较同期相比增长100%。通过标准化试点,区行政复议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作用显著增强,案结事了率达到新高,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显现,有效提升了行政执法的规范化水平,依法行政监督效能凸显。二是队伍水平显著提升。以标准化审理塑造专业化团队,行政复议团队按标准接待、按标准服务、按标准审理、按标准履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了极大提升。试点建设以来,李鹏副局长获评“全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表现突出个人”、吴迪、闫珊珊获评“北京市行政复议办案能手”、王晓冬获评西城区“最美办件人”。持续优化队伍结构,吸纳了6名95后加入复议队伍。16名行政复议工作人员中30岁以下的有11人,占比为68.8%;30岁到40岁的有2人,占比为12.5%;40岁以上的有3人,占比为18.7%;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有14人,占比为87.5%。通过开展集中培训、业务比武、岗位练兵。培养了一批专业化、年轻化、高素质的复议标准化人才,造就了一支精干稳定的复议标准化工作队伍。
  (二)复议为民,行政复议服务对象社会满意度水平显著提升
  一是标准化服务便民高效。制定《接待咨询服务规范》《受理服务规范》等37项标准,细化全流程要求。整理制作《行政复议申请指南》、流程图和申请文书模板,提供更加便捷的申请服务。创新电话补正方式,节省群众时间成本。受理后发送短信告知受理结果、审理期限以及承办科室联系方式,让流程更加透明,打造便民服务新特色。审理阶段坚持“开门办案”,严格遵守制定的各项标准,与当事人有效沟通,利用人民调解组织对口解纷优势化解专业性争议,搭建重点领域调解平台。运用标准化这把“尺子”和“模具”,把复议程序“量”出来、“框”起来、固定下来,实现由经验型服务向标准化服务的转变,实现事事有标准可依、岗岗有标准规范、人人按标准履责,做到既注重个体差异化更避免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让广大群众真正享受到贴心暖心的法治服务。二是标准化服务群众满意。立案接待阶段,对于申请人因不了解法律法规或因执法人员态度而产生的纠纷,行政复议人员主动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耐心劝解;经初步判断可能存在问题的案件,积极与各相关职能部门或街道沟通,促使其落实调解、化解的主体责任,力争让行政纠纷在进入行政复议程序之前即得到便捷高效的解决。在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设立行政复议咨询点,联合区交通支队搭建“一站式”调解平台,创新“云调解”服务,调解周期缩短至3个工作日。接待点共接待群众1076人次,仅60人提起行政复议。2024年行政复议案件共调解2769件,调解成功1197件,调解成功率43.2%。试点建设以来,群众满意度达到80%以上,行政复议人员以标准的服务流程、热情的服务态度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评价,多名行政复议人员获赠锦旗或表扬信。做到让来访群众带着诉求来、带着释然归,行政复议标准化工作得到服务对象的广泛认可。
  (三)首善标准,实现从“西城样板”到“全国示范”的跃升
  一是品牌效益显现。通过标准化建设,西城区行政复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显著提升,依托“北京西城”“法治西城”等政务新媒体及北京卫视、央广网、《法治日报》等主流媒体,构建立体化传播网络,全面展示试点建设成果。群众对行政复议的知晓率和认可度大幅提高,复议首选率显著提升,行政复议成为群众心中的“法治便利店”、企业信赖的“发展护航者”、法治政府建设的“法治监督员”,打造出西城法治宣传的“金色名片”。二是试点经验可复制推广。西城区作为全国首个行政复议标准化试点,在区委区政府的高位统筹下,形成了规范化的行政复议标准化体系,法理与情理兼顾,力度与温度并存。近日,试点建设两年期满并高分通过专家考核评估,评估组一致认为,试点项目进一步优化了行政复议流程,不断提升行政复议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服务对象满意度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在以标准化为手段助力行政复议咨询服务和案件办理、创新工作模式方面贡献了首都智慧。试点通过建章立制将经验做法固定下来,为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奠定良好基础。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