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平安 > 社会安全

北京铁骑警务启动一个月成效显著 骑上“小踏板”出警倍儿快

本站发表时间:[2020-12-18]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安然
  早上8时,一辆轿车在东四路口等红灯时,电瓶突然没电,趴在红绿灯下一动不动。六七分钟内,铁骑交警送来了一块电瓶把趴窝的轿车“救活”了,而此时,司机叫的救援车还在半小时车程之外。自11月16日全市“铁骑警务”启动至今,这种快速反应的场景已是常事。一个月前,北京“铁骑警务”工作启动,陆续配发了春风650、春风1250和“小踏板”三种摩托。从城中心到郊区,800名“铁骑”交警随时巡逻,接到求助、事故警情后出警速度普遍提升一倍。
  环路交警霍冬雪 “小踏板”好钻车流好调头
  “我换装的小踏板和排量大的比虽然不那么威风,但是方便、管用啊!”西城交通支队西单大队交警霍冬雪的管界在复兴门桥到官园桥之间。二环上9个进口、7个出口的位置他早就烂熟于心。骑上“小踏板”的这一个月里,他可以确保在接到警情后5分钟内赶到现场。
  “小有小的好处,好钻好调头。”霍冬雪现在最大的使用心得是便捷和安全。二环路上的应急车道最窄处只有1.5米,儿童医院和积水潭医院门前的道路因医院的导流渠化设施变得狭窄,“小踏板”在这些地方都能自如穿梭。霍冬雪介绍,二环主路出入口设计的时候都是有角度的,想从入口驶出,小踏板一把轮就过去了,大摩托得折腾好几下,汽车就只能慢慢绕了。他告诉记者,有了踏板小摩托,从接警到抵达现场提速近一倍。
  胡同交警老陶 三分半出警纪录要被赶上了
  比他更快的是东四交通大队的警官陶瑞革。老陶从警31年,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一直用摩托车出警,至今仍保持着“从接报到抵达现场不超过三分半”的工作纪录。在“铁骑警务”方面,他经验丰富。
  “现在出警,东四队大约9成以上得使用摩托,小胡同这么多,开汽车很难快速反应。”陶瑞革说,新摩托车上装备了可视化预警终端等强悍的技术设备,一旦某处发生事故,交管局指挥中心都能立即将事故信息发送给铁骑交警。与此同时,车载系统会自动调动蓝牙耳机播报,车载显示屏上也会同步展示事故警情信息,并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引导骑行民警最快抵达现场。
  “这种技术,可以在最快的时间里,让年轻同志达到我们这些干了很多年的人的出警速度。”陶瑞革有20多年的摩托出警经验,每逢接警,刚从电台上听到信息的他已经骑车按照大致方向出发,听到指挥室布警的具体信息时,就已在脑海中勾画出最佳路线。“现在的技术更先进,能让年轻同志们瞬间越过了20年,以后这技术再怎么发展,我是很难想到了。”陶瑞革说。
  城郊交警闫振晴 事故处理效率提高了
  城区如此,郊区的变化也同样令人瞩目。昌平交通支队回龙观大队的辖区有170平方公里,居民140多万,大队38名交警管辖的面积和人口接近四分之一个新加坡。从驻地天通苑东端,到辖区西边的回龙观,遇到早晚高峰的警情,开车40分钟是常事。
  “现在大约60%的警情是由‘铁骑’处理,最远的出警,20分钟肯定到了,提速一倍。”民警闫振晴说。在繁忙交通环境下穿越立汤路、黄平路两条主干道,摩托车的优势得到彰显。
  虽然从接报到抵达现场的速度提升一倍,但并不意味着整个事故处理的速度同比提升一倍,毕竟现场调查、拍摄事故场景、填写事故单等步骤还和以前一样。“但是我们一位民警一个班次的时间里,平均能处理的事故数量提升了大约40%,以前能搞定5个,现在能搞定7个。”闫振晴说。
  此外,新配发的部分摩托车上还安装了能随时寻找、识别、记录路面交通违法行为的智能设备。遇到有人向警方紧急求助,指挥中心也可以“点对点”直接调配警力。目前,这些新设备正在继续磨合,即将形成实际战斗力。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丁彧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