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17年专题 > 北京法院少年法庭30年 > 工作亮点

门头沟区法院构建审判帮教新机制

本站发表时间:[2013-05-13] 来源:门头沟区法院网站 作者:

近年来,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立足审判职能发挥,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探索少年司法和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新途径、新方法,推出了“一二三四五”审判模式、“三心”“三步走”调解法等特色做法,审结案件无一改判,服判息诉率超过92%,被授予“全国法院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北京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北京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等称号。区委书记韩子荣专门批示肯定未审庭的创新工作,区委办发文通报,号召全区机关单位向未审庭学习。两年来,未审庭珍惜荣誉,再谋发展,探索构建“加减乘除”全程审判帮教新机制,释放司法育人正能量。

加强社会调查 点拨青春迷茫

在审理的刘某聚众斗殴案中,16岁的小刘始终情绪低落。审判实践中,许多未成年被告人都和小刘一样,犯罪后惶恐畏惧,甚至自暴自弃。为了全面掌握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有的放矢地开展法庭教育,门头沟区人民法院未审庭与首都师范大学合作,在北京市率先引入具有专业社会学、心理学、犯罪学知识的司法社工,在审判前全面调查未成年被告人的家庭背景、成长轨迹、社会交往、犯罪原因等,为法官准确量刑和实施有针对性地帮教提供参考依据。目前,门头沟区人民法院已对98名未成年被告人开展了社会调查,其中79人被宣告缓刑、26人重返校园。门头沟区人民法院受邀就此项工作在司法矫正工作国际研讨会上作主旨发言。

减少参审障碍 联通爱的桥梁

小张系来京务工人员,因跟随老板抢运沙石料,涉嫌抢劫被公诉到法院。根据法律的规定,审判时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到场。但小张的母亲在他幼年时就离家出走,父亲远在河北老家且身有残疾不能到庭。为了消除孤独就审可能导致的未成年人紧张、无助、抵触等问题,去年,在区未委会的牵头下,门头沟区人民法院创新推出了合适成年人参与刑事诉讼机制,当未成年被告人的父母不能或不宜到庭时,由合适成年人出庭履行抚慰、沟通、教育、监督等职责。在小张案中,门头沟区人民法院为他指定的刘娅、李清华两位合适成年人,不仅陪同小张诉讼,还给小张写信、打电话,并与门头沟区人民法院未审庭、团区委的同志一道到河北为小张举办了18岁成人礼。现在,小张正在努力考取货车驾照,他说自己一定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合适成年人参与刑事诉讼机制得到了团市委等上级机关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社会群众的广泛认同,《人民日报》、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乘势宣传法律 弘扬法治风尚

以贯彻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契机,采取法院与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教育模式,广泛开展青少年法律宣传,鼓励青少年知法、守法、用法。为了适应未成年人的心理和口味,门头沟区人民法院未审庭专门设置了“普法菜单”,定期举办法庭开放日、模拟庭审、法律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使法律宣传变得“有声有影、有情有理”。目前,门头沟区人民法院未审庭法官担任了王平中学等6所中小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全年讲授法制课40余次,听课人数超过3万人。

除去犯罪标签 点燃新生希望

为了让失足少年卸下包袱,顺利融入社会,门头沟区人民法院未审庭与区综治办、门头沟区公安分局、门头沟区司法局等10家单位联合签署意见,对具备一定条件的未成年犯,经自愿申请并经法院严格审查,准予对其犯罪记录进行封存。新刑诉法实施后,门头沟区人民法院未审庭又相继出台了诉讼卷宗封存、封存义务告知、限制公开等机制,进一步完善前科封存制度的司法操作。目前,门头沟区人民法院已对25名未成年犯罪人的申请作出封存决定,有21名未成年人成功就业,1人考上大学。


[供稿单位:门头沟区法院网站]   [责任编辑:李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