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17年专题 > 北京法院少年法庭30年 > 工作亮点

北京二中院打造首都少年综合审判工作品牌

本站发表时间:[2016-12-23] 来源:光明网 作者:靳昊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成立十周年座谈会12月23日下午在京举行。部分来自司法实务一线的法官、青少年权益保护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代表等与会。

据了解,北京二中院少年审判庭成立于2006年12月,是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首批全国17家中级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试点单位之一。10年来,少年审判庭共审理涉未成年人案件3643件。其中,刑事案件611件,民事案件3032件,先后对83名未成年被告人适用缓刑,圆满审结了一系列与未成年人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民生案件。

据介绍,二中院少年审判庭立足首都中级法院实际,深入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工作原则,全方位、多层次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断推动试点工作创新发展。

刑事方面,不断探索完善分案审理机制。少年审判庭与北京市检二分院共同探索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的分案起诉、分案审理机制,从源头上避免交叉感染,突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的区别对待原则;注重未成年人刑罚的个别化,积极推进未成年人犯罪量刑规范化改革,着力解决对未成年人量刑比照成年人“酌量从减”和量刑不均衡等问题;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庭审与宣判两个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庭教育,促使未成年被告人认罪服法、主动改造。同时,积极落实轻罪记录封存,加大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力度,实现双向保护。

在民事审判中,少年审判庭将“特殊、优先保护”的理念与“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相结合,探索完善未成年人民事权益特别保护机制。首创课堂式庭审,帮助当事人辨法析理;开通周末法庭,方便未成年人参加诉讼;开通 “绿色通道”,速审、速调、速判涉少民事案件;探索完善“法官寄语”教育新模式和“法庭亲情探望”,有效化解矛盾。

记者了解到,二中院少年审判庭在保质保量完成审判任务的同时,不断拓宽案外延伸工作面,努力构建青少年家庭、学校、单位、相关部门协同参与的立体网络。制定未成年人司法救助实施方案,形成部门联动、多策并举的工作机制,十年间已有数十人通过二中院领取司法救助款。为加强对未成年缓刑犯的帮教与监管,降低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可能性,少年审判庭积极探索未成年缓刑犯“5+4”帮教法,在家庭、学校、社区、法院四方之间搭建沟通互助平台,通过道德法制教育、亲情教育、激励教育、警示教育、分类教育五种形式,建立多方联动、及时沟通、提前预警、综合治理的未成年缓刑犯帮教监管工作机制,实现了对未成年缓刑犯帮教监管纵向到底不“短路”,横向到边不“空白”,纵横交织不“断层”。


[供稿单位:光明网]   [责任编辑:李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