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0年专题 > 2020新规速递 > 1月 > 政法月历

12月26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理一起白玉菇菌株专利案 索赔千万

本站发表时间:[2019-12-27]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

  白玉菇作为蘑菇的一种,在市场货架上并不难见到,但不同品种的白玉菇,其口感、形态都存在着一定差异,培育白玉菇的菌株也是拥有专利的。12月26日下午,一起关于白玉菇菌株的专利案件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开庭审理,专利方鉴定发现,被告公司销售的白玉菇基因特异性片段与落入了其专利保护范围,故起诉索赔1000万元。

  2013年,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育出了一款名为“纯白色真姬菇Finc-W-247”的食用菌新品种,并于2015年4月获得了该菌株的专利权。公开资料显示,该菌菇产品具有栽培周期短、单产高、营养丰富、保鲜期长等优点。

  但丰科公司发现,由于菌类可以进行无性繁殖,市场上有许多企业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也使用其公司选育出的菌种进行生产、销售。

  于是在2017年6月,丰科公司将涉嫌专利侵权的天津绿圣蓬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天津鸿滨禾盛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起诉至北京知产法院,要求两被告公司停止侵权并连带承担侵权赔偿责任1000万元。今天下午,本案在北京知产法院开庭审理。

  丰科公司提交的鉴定意见显示,两被告公司生产、销售的白玉菇基因的“945BP”碱基片段与其专利菌株属于同种,且专利书中也对该碱基进行了保护,故两被告公司生产的白玉菇侵犯了丰科公司的专利权。而根据两被告公司在媒体上的公开数据计算,从2016年至今,其生产侵权产品所获利润已经远超1000万元。

  但两被告公司的代理律师表示,鉴定意见中仅认定了比对的两种白玉菇属于“同种”而非“同一”,根据原告在全国各地的诉讼案件显示,已有100多份鉴定意见认为各被告生产的白玉菇均存在“945BP”碱基片段。只检测特定基因片段,而不进行全基因检测,就认定为“同种”,实质上扩大了专利的保护范围。两被告销售的白玉菇没有侵犯丰科公司的专利权,故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没有当庭宣判。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