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平安 > 基层治理

拆开超大社区、上线“掌上楼院”、邀请文化管家……北京朝阳社区治理手段“上新”

本站发表时间:[2021-03-14]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王铭赫
  社区治理往往千头万绪,北京朝阳的各街道、社区从未停止“破题”。调整社区体量、结合信息平台、联手辖区文创园……层出不穷的新点子、新方法,丰富了沟通手段,让管理更加精细化,为社区带来新气象。
  拆开超大社区,响应诉求更快了
  “咱们之前的党委选举很成功,马上居委会也要选举了……”近日,在亮马社区筹备组办公室里,社区书记高民正在与住户沟通下一步的工作,等到4月居委会正式选举完毕,这个新社区便正式成立了。
亮马社区筹备组办公室,社区书记高民在与老居民叶婉意沟通工作。
  去年10月,位于亮马桥商圈的近1600户居民从霞光里社区拆分出来,成为亮马社区。社区配备11名社工,相比过去14名社工服务4000多户居民,现在平均每人需要服务的户数少了一半。
  服务的户数减少了,意味着社工为居民服务的时间也更加充沛,于是,高书记决定在社区正式成立之后设立一个流动办公机制,定期把居委会搬到各楼院,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社区管理范围更小,便可以更多地关注居民的诉求。距离亮马社区两公里的枣营社区同样拆分自超大社区,社区成立后,一些从前迟迟解决不了的问题已经迅速得到响应。“比如小区的墙面问题,健身器材区沙土外露的问题,社区说可以让我们参与创享计划,我们来提供改造设想,政府出资实现。”梁大姐是最早向新社区反映问题的居民代表之一,如今,她居住的小区环境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除了居民的诉求,辖区内的社会单位也得到了更好地调动。如今,由枣营社区组建的公益联盟已经吸引到了50多家商户和企业,每月的第三周周四还被定为了公益联盟日,集中开展理发等便民服务。
  “掌上楼院”上线,沟通效率更高了
  2020年,东湖街道推出“掌上楼院”系统。该系统在街道原有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上,结合“楼院事务所”和民情民意库,建设居民提案管理模块,架起了社区和居民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的桥梁。
  “掌上楼院”操作简单,居民通过所在社区公众号进入到“我的楼院”菜单,通过填报家庭住址来区分本人所属楼院,参与楼院议事。社区或居民代表可通过社区办公客户端发布提案,讨论的内容也可直接保存到系统后台,成为生成楼院议事会议纪的依据。社区工作人员则可在后台查看提案详情,并能够查看线上议事信息。
  通过该系统,居民、社区以及街道间有了更便捷的沟通渠道,大数据成为了充分体现民情、高效处理民情、精确统计民情的支撑,使各部门、各社区有“据”可依。疫情防控期间,该系统让大量的线下工作能够移动到了线上,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联手文化园区带居民“嗨玩儿”,文化生活更丰富了
  云端直播、漫画、脱口秀……一年多来,朝阳东坝三位“90后”文化管家为居民策划、操办了近百场文化活动,丰富了居民的文娱生活,也为社区文化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谁是文化管家?他们“管”什么?“三位管家都是‘90后’年轻人,每天驻扎在乡里,张罗文化活动,带我们各种嗨玩儿。”居民胡秀珍这样解释。其实,请来“文化管家”并不是心血来潮。2019年夏,东坝与辖区文化园首创·郎园station合作,由园区派出三位文化管家常驻乡里,为居民提供专业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他们中有擅长直播互动的帅小伙、有新晋辣妈,也有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上任后,他们走进社区、走访居民,根据摸上来的需求,每周开展头脑风暴,设计新的文化活动。
  年轻、热情、脑子活泛的管家们,为乡里带来了新气象。很快,手绘民俗地图《漫步在东坝的旧时光里》传遍了居民的朋友圈,扫二维码就能了解地区的14个历史故事。居民脱口秀每月上演,陌生的邻居借此互相认识。去年疫情防控期间,管家们还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线了《阅读在地》音频节目,带大家在家读书……林林总总的文化活动已开展近百期。
  眼下已开春,管家们又在筹划着新的文化项目。“这次,我们计划着请居民拿出家里的旧物,一起来搭建艺术装置。”曲彦臻说,不久后,这个凝聚着故事和感情的装置将亮相社区。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段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