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活动现场
10月23日下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部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未成年人检察研究中心、《中国检察官》杂志社,以“隔空猥亵犯罪认定”为主题,举办第一期“京心首未”未成年人司法实务沙龙。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岳向阳出席沙龙并致辞。
岳向阳表示,未成年人司法工作肩负着守护祖国未来的重大使命,而随着时代发展,隔空猥亵犯罪认定等新课题不断对司法实务提出挑战,网络空间的虚拟性让此类犯罪的证据固定难度陡增,行为边界的模糊性给法律适用带来困惑,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特殊性更要求检察人员在司法认定中兼顾法理与情理。这些难点的破解,离不开跨领域、多主体的智慧聚合。“京心首未”是北京市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最新推出的工作品牌。创办“京心首末”司法实务沙龙,是回应未成年人司法实践需求、推动专业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次沙龙活动构建起“理论研究+实务实践+成果传播+人才培养”多方协同、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希望能够成为未成年人司法热点问题的“破解器”、专业资源的“连接器”、法治声音的“传播器”。
海淀区检察院、房山区检察院检察官围绕隔空猥亵犯罪嫌疑人“主观明知”、“多次”的认定标准、罪数认定、顶格量刑等问题作专题交流。
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党委委员、副总队长王守俭,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庭长李洛云,北京市检一分院、海淀区检察院干警代表围绕隔空猥亵犯罪的司法现状、侦查难点、法律适用等问题互动交流。
国家检察官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周洪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黄京平,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袁彬,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二级高级检察官李薇围绕未成年人司法原则、猥亵案件中罪数、罪责问题、侦查协作机制、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建设等发表观点。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何挺作研讨总结。
《中国检察官》杂志社总编辑韩彬、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部相关负责人主持沙龙活动。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检察机关干警代表,北京市检察机关全体未成年人检察人员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