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法学研究

2019年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

本站发表时间:[2019-11-20]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

  2019年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在广外召开

  本报讯 记者蒋安杰 11月16日,由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治研究院共同承办的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

  今年适逢我国《刑事诉讼法》制定40周年。本次年会以“法治建设与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40年”为主题。来自中国法学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广东省政法系统、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以及重庆、江西政法系统等350多位法学法律界代表出席了会议,参会人数创历史新高。

  开幕式由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李寿伟主持。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卞建林代表主办方致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石佑启代表承办方致辞,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王其江与广东省法学会会长梁伟发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

  石佑启代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对参会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长期以来对广外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指明了方向,作出了战略部署。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9年年会决定在此时召开,意义重大。

  卞建林代表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致辞。卞建林表示,本次年会得到了中国法学会、中央政法机关、广东省委与广东省法学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承办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领导及筹办团队为会议的组织与召开提供了精心周到的服务保障。他代表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向对年会召开提供保障和支持的领导与同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他强调,今年是《刑事诉讼法》制定颁布40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节点上,会议要结合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真梳理和总结我国刑事诉讼法四十年来的成就和经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诉讼制度,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诉讼法学理论研究。他期望与会嘉宾在年会中积极开展研讨,交流看法,分享观点,砥砺思想,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刑事制度建言献策。他指出,会议期间将颁发第六届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以促进刑事诉讼法学青年学人科研水平的提升。他对所有获奖者表示祝贺,希望所有获奖青年学人继续努力,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梁伟发代表广东省法学会致辞讲话。梁伟发表示,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的年度学术盛会。层次高、规模大、专业性强。他指出,刚刚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指引了发展方向。近年来,广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法治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他衷心希望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广东发展和法治建设。广东省法学会愿与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在更大范围和更多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法治进步。

  王其江代表中国法学会致辞讲话。王其江指出,过去一年中,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在法学研究、执政建言、境内外学术交流、分支机构建设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本次年会以回顾和总结刑事诉讼法四十年成就与经验为主题,对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繁荣刑事诉讼法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他提出三点期望: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将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全面推进我国刑事诉讼法治建设和法学研究的行动指南;二是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发挥研究会作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学高端智库作用,不断提升服务科学决策和法治实践能力水平;三是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和本土资源,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不断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主义刑事程序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和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刑事程序法制理论体系。

  开幕式之后,李寿伟副会长宣读了第六届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获奖名单,其中一等奖3人,二等奖7人,三等奖9人,并现场为王贞会、祈建建、周新等获奖青年学者颁发奖状。

  会议专题报告环节由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汪建成主持。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高憬宏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刑事审判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刑事审判应对科技犯罪和职业犯罪等问题的新挑战,并解析了未来刑事审判制度改革与完善的六大重点。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陈国庆重点报告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我国的实践情况,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对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与新思路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结合国内实践,从刑事政策、辩护主义、证明标准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严格控制、合理适用”的完善建议。

  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专家对中国刑事诉讼法40年的改革历程进行回顾和经验总结,并就网络犯罪等新型犯罪的程序应对以及2018年刑事诉讼法的实施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