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的7月1日那天,我站在鲜红的党旗下举拳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凡是共产党员都说,加入了党组织,就如同获得了第二次生命。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自己的生命已经不再只属于了自己,而是属于了党为之奋斗的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我入党后,就经常告诫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要有一个党员的样子。
2014年的5月25日,是我退休的日子。市局领导挽留我,在宣传岗位上再发挥几年余热。作为作家的我多想利用退休后的时光,完成酝酿许久的创作计划。但是,看着我获得的那些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的大红证书和4枚三等功奖章,我愉快地接受了领导的安排,继续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工作。不久,我又接受了市委宣传部讲师团百姓宣讲辅导专家的聘书,从事到了一个新的为党工作的岗位。
2018年5月,我正式离开了为之工作了48个年头的单位——北京市监狱工作管理局。人虽然离开了单位,甚至都不能随便进入机关大院了,但是我对监狱管理工作的情结始终在心里挥之不去。所以,每当监狱局的有关处室、所属监狱需要我帮助工作的时候,我都会欣然接受。被市局聘为师资库成员后,我更要尽到应有的责任了。先后为市局的一些处室创作专题片解说词、为在职和退休的民警们开办新闻和公文讲座、为基层监狱撰写反映工作的报告文学、为市局和司法局培训宣讲团……有老同事问我:“为监狱局干了快50年了,还没干够吗?”我不想说什么漂亮话,只想说“没干够。”
自己在监狱局的工作中,有多一半的时间是做宣传工作,做过内部报纸的记者、编辑,也做过内部电视节目的策划、文案和主持,几十年来就是靠用汉字写各类的文章来宣传党的事业。当我接受讲师团的聘书时,团领导对我说:“百姓宣讲是一份事业呀。”我当然知道是事业,因为那也属于党的事业。对于写文章自感就轻驾熟的我,对辅导百姓宣讲工作信心满满。但是一上手,却发现依然有一个熟悉和适应的问题。
我原来主要是做监狱系统的宣传工作,不管是民警还是罪犯,都很了解他们的状态和心理,对监狱局的整体工作思路也掌握,文章写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但是百姓宣讲团跟我原来了解的领域大相径庭,有很大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宣讲员们来自各行各业,上至大学教授,下至普通农民,他们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环境,我不可能都去体验。为了弥补我的不足,除了深入对宣讲员的采访,就是利用各种渠道尽可能多的了解社会。我自费订阅了几份报纸,把上面有助于宣讲的内容收集起来。对于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在收看的时候还有选择地做些记录。对于每一个专业性强的宣讲团,我还会购买有关的书籍,深入了解相关的知识。为了掌握好政治方向,更是注重国家有关政策的发布。为了辅导好“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我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反反复复看了七八遍,把一个个的重点都标注出来。通过,这些背后的工作,使我较快地进入到了宣讲辅导的工作状态。
我以前,写过各类文章,但就是没有写过宣讲稿。刚开始的时候,我改好的宣讲稿,宣讲员会觉得不顺口。通过交流,我才知道,百姓宣讲都要用口语,宣讲稿当然也要用口语去写。我虽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可在撰写和修改宣讲稿的时候,还是不自觉地用了一些书面语的思维和词汇。为了使宣讲稿更加符合百姓宣讲的要求,我虚心地向团里其他老师请教。有些老师以前的职业跟写文章关系不大,写作经验也不丰富,但我还是在心里拜他们为师,就因为他们来自基层,口语感特别的强。还有些老师原来是导演、演员,他们在指导宣讲员语言表达的时候,很有些独特的思路和语言,这些都激发了我的灵感、丰富了我的创作,努力地把他们的经验化为自己的能力。
我认为,一个人之所以能进步,就是取决于爱不爱、会不会始终地去学习。退休的几年中,我通过读书、阅报、看电视、听广播等方式为自己的充电,还真诚地向讲师团的领导、老师学习,还向每一位宣讲员学习。在宣讲团里,大家都尊称我为老师,其实,他们才是我的老师,让我学到了昂然向上的精神和太多的各种知识。正是不断地学习,使我如今不仅能辅导宣讲员们撰写、修改宣讲稿,还能独立地辅导宣讲员们的语言表达。不仅为北京市辅导宣讲团,还受邀到外省市去辅导宣讲团。
5年多来,自己已经合作或独立辅导了近百个各级的宣讲团,为本市和外埠的宣讲团、纪念馆、博物馆撰写、修改了千余篇宣讲稿、讲解词,进行了几十次的宣讲稿讲解词的写作讲解,学员达到2000余人。晒出这个成绩单,不是想表白什么,因为干得再有多么好,也不会有谁给予我什么表彰。再说,讲师团是个团队,每一个宣讲团的培训成功都是团队的功劳,我不过是团队中的一员,之所以自己粗略统计一下做过的工作,就是想借此机会激励激励自己,找找差距,继续去为党的事业、为社会弘扬正能量发挥余热。
对于自己为原单位和百姓宣讲发挥余热,家人和朋友经常说让我悠着点儿。说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身体又有残疾,享受享受悠闲的晚年光阴多好。我在2017年,做了一个肠部的大手术。手术进行了七八个小时,术后的我躺在病床上总在想,我还有余热吗?还能不能发挥余热了?我想起了一个个宣讲团里的宣讲员们,他们中有位老医生,80多岁了还在义务为人们看病;有一位老民警,退休后带领着一群老民警组成“老党员先锋队”天天上街协助民警维护社会治安;有一位企业高管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出资组织志愿者去张北地区植树造林……他们不是都在为社会发挥着自己的余热吗?我的余热不就是写文章吗?不就是辅导宣讲吗?还想到了,我退休的第二年就被市监狱局党委批准评为优秀党员。想到这些,我在心里告诉自己,只要我还能写字还能说话还能走路,就要发挥余热。我出院不到一个月,连坐的时间都不能超过30分钟呢,就咬牙为监狱局老干处撰写了年终汇报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
今年年初,为了辅导好“时代楷模——北京榜样宣讲团”,大年三十的下午,我还在讲师团参与宣讲稿修改的讨论,大年初一初二初三也都在修改宣讲稿。这个宣讲团里有位70多岁的老人,他退休后一直积极参与社区的工作,胡同里的大事小情都少不了他跑前跑后的张喽,被人们誉为“小蜜蜂”,我为他撰写的宣讲稿标题是《学习北京榜样在路上》。“北京榜样”被中宣部命名为“时代楷模”,我想,我不只是要帮助他们讲好自己的榜样故事,还要向他们学习,讲好自己发挥余热的故事。
我们党已经有9000万名党员了,我不是那其中最优秀的一员,但我要成为向优秀党员看齐的一员,因为我站在党旗下宣过誓。什么叫宣誓?就是参加某一组织或担任某一职务的时候,在一定的仪式下说出来的表示忠诚和决心的话,也就意味着自己的初心和所承担的使命要说到做到。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用自己的全部力量为党的事业工作,耗尽余热为社会做奉献,这就是我的初心和使命。
奋斗,永远在路上。
(作者:喻家卿 北京市监狱(戒毒)管理局新闻中心退休记者、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