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务 > 小政手册 > 图说政法

“补贴”从天降,谁该为诈骗买单?

本站发表时间:[2025-05-15] 来源:北京政法微信公众号 作者:
  “补贴通知”从天而降
  点开“立即申请”
  按要求填写信息后
  存款却不翼而飞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天,老李收到一封“官方”邮件
  点开后弹出一个对话框——
  “补贴通知,点击领取社保补贴”
  这让老李很惊喜
  又能有一笔钱进账了!
  老李赶紧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此时弹出一个网页链接——
  链接的内容显示:
  “接社保部门通知,
  国家将于6月起发放补贴,
  不列入工资范畴,
  统一由社保系统自动发放
  各种补贴及特殊津贴,
  请认证办理个人补贴。”
  随后,他根据页面提示填写了
  银行卡号、手机号、账户余额等信息
  然后,老李就收到了银行的短信——
  “付款验证码392511,向厦门某某付款6600元!”
  虽然有些疑惑
  但老李觉得这是银行入款的正常流程
  于是便输入了验证码——
  又过了一分钟,
  老李收到银行发来的
  “已申请开通银联无卡支付”
  “无卡消费支出6600元”
  两条短信
  老李这才发现不对
  马上联系了银行
  意识到自己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
  老李遂前往派出所报警求助
  老李回忆
  当日他确实收到了
  银行开通无卡支付的短信
  但他以为是领取社保补贴的相关步骤
  便填写了相应的短信验证码
  老李认为银行未履行
  对储户银行账户的安全保障义务
  故起诉至法院
  要求银行赔偿6600元损失
  银行方则表示
  已经提示过风险
  银行辩称
  事发当天老李自行申请开通了
  “银联无卡支付功能”并完成支付
  在支付过程中
  银行发送的验证短信中
  写明了支付对象、支付金额等信息
  银行已履行账户资金转出的核验义务
  法院认为,案涉转账操作系持卡人本人进行,其在收到虚假领取社保补贴的邮件后,自行扫描二维码、登录相应网站、点击相关网站窗口并填写输入案涉借记卡账号及个人信息。
  在收到银行付款验证码短信后,“付款验证码”“向厦门某某付款6600元”等字样,与持卡人所称申领社保补贴存在显著差异,持卡人对转款可疑情况应当具有辨识能力和警觉性。
  因此,法院判决银行无责。
  法院指出,持卡人对于来源不明邮件未核实甄别的情况下,提供账户信息、个人信息以及付款验证信息,因自身账户保管不善、风险识别能力不足造成的损失,应自行承担责任。
  银行在案涉业务开通及支付环节均进行了持卡人交易信息验证,已尽到存款账户的安全保障义务,不应对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漫小政提示

  电信诈骗案件中,相当多的案件是发生于网上支付,有受害人为挽回损失,向经办银行主张赔偿责任。在此类案件的审查中,法院应对银行是否存在过错予以准确认定,以平等保护电信诈骗受害人和银行的合法权益。
  ‍对于账户登录交易密码或支付验证码等账户信息、个人身份信息等,储户应予妥善保管,不断提高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防止信息泄露、错误转账等操作,以免造成财产损失。
  实践中,如银行采取了支付短信验证、大额转账人脸识别等支付核验措施,不常用设备或异地可疑登录支付等风险防控措施,或者延迟支付结算、紧急止付、快速冻结等救济措施,则可认定不存在明显过错,无需就储户存款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防骗四步法:
  1.收到陌生邮件先致电官方核实;
  2.填写信息时注意查看网址是否正规;
  3.验证码绝不透露给任何人;
  4.发现异常立即冻结、挂失银行卡
  现在,老李也是反诈宣传的“一把好手”啦!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