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集卡、拆卡、玩卡牌在少年儿童中非常流行,除了线下商店购买卡牌的中小学生众多,线上的拆卡直播间也下单频繁、流量火爆。有未成年人因沉迷集卡,购卡消费金额较大,后引发退款纠纷。甚至有不法分子利用卡牌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应提高警惕。
经营者违规向未成年人出售卡牌 退款纠纷频频发生
市面上常见卡牌受众多为青少年和儿童,其销售机制与盲盒类似,等级越高的卡出现概率越低,许多未成年人为了拆到好卡不断购买。部分商家在销售卡牌过程中,未核验未成年人身份、未进行合理提醒或未与监护人确认等,违规向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出售卡牌,或向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出售超出其年龄、智力适应范畴的金额的卡牌,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消费行为不同意、不追认,引发多起退款纠纷。
不合理消费金额因举证困难以追回
一方面,未成年人购买卡牌的行为通常频繁出现,在数天或数月期间累计消费金额可达上千元甚至上万元,但商家多以未成年人的单次消费为五元至一百元之间,金额较小,或以未成年人自述购卡获得监护人同意为由,拒绝退款。另一方面,未成年人使用父母的支付账号在拆卡直播间下单金额超出合理范围的,直播间常以已明确提示“未成年人禁止下单”、卡包已拆无法二次销售等理由拒绝退款,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亦难以向商家、平台举证证明购买行为系未成年人操作、未获得监护人同意等情形,要求退款存在一定障碍。
不法分子利用卡牌进行违法犯罪 受害人或将损失巨大
部分直播间的卖卡、拆卡玩法具备以小博大的不确定性,消费者利用该不确定性可博得财物,玩法有涉赌嫌疑。例如,某短视频平台发布的专项治理公示显示,部分拆卡直播间承诺拆出指定卡牌或符合特定条件,可进行溢价回收或有实物奖励、兑换其他财物等,平台将其定性为赌博行为,对主播进行清退处理。部分犯罪分子利用卡片设下圈套,以各类话术引诱、恐吓未成年人配合转账,或在直播间售卡、拆卡时利用视觉盲区调包高价值卡片,非法获利巨大,涉嫌诈骗罪。例如,某市公安局公布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骗子以免费赠送小马宝莉卡片为名,添加未成年人社交账号,谎称因未成年人在获取卡片过程中的不当操作致使自己账户被冻结,利用未成年人的惧怕心理获取其母亲的银行账号、验证码等重要信息,盗刷其母亲银行卡五万余元,构成诈骗罪。
朝阳法院法官提示:
针对直播拆卡等新现象应制定更为明确具体的指引规范,并以显著形式予以公示提醒;发现违法行为及时报送相关部门,并对违规主播及直播间予以清退、公示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