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方评论

错峰放学 关键环节是守时

本站发表时间:[2018-12-06] 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

  近日,北京市教委、市公安局、市交通委联合公布《中小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提出有条件的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结合下午三点半课后活动安排,实行错峰上下学制度,安排学生分学段、分班级错峰上下学,分散化解学生集中入校离校压力,减轻上下学高峰期间家长接送学生造成的交通拥堵状况。

  中小学、幼儿园周边的交通拥堵,主要集中于学生上学、放学两个时段,尤其以放学期间尤甚。采用步行或骑电动自行车方式接送的,对交通几乎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对交通影响最大的还是接孩子的私家车。家长把车在学校周边道路乱停放,造成道路狭窄形成拥堵。

  开私家车接送孩子的家长,既是造成学校周边拥堵的“始作俑者”,有时也是拥堵的受害者,他们接、送孩子后,车开不动被堵在学校周边也是常态。可以说,治理学校周边交通秩序,他们是被治理的对象,更是最大的受益者。对于管理部门治理新政,他们应该持积极态度。

  学校安排学生分学段、分班级错峰上下学,实施效果的关键,是学校各班级放学要守时,按规定的时间把学生带到家长接孩子的位置。否则,一个班级拖堂压时,就会与下一个班级重合,形成小高峰,弱化错峰效果。只有按时放学,家长与学校才会形成默契,学校送出孩子,家长随即接走,局部拥堵得以破解。

  对家长而言,每天接孩子的时间、线路相同,“掐着点儿”来不是什么难事,也就不存在找地方停车的问题,家长接上孩子就能把车开走,省心、省时。

  各个学校周边交通环境存在差异,学生的数量也不同,错峰的时间间隔多长为宜?错峰的班级需不需要轮换?怎样轮换?这些都有待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摸索。错峰放学只有守时,才能做到真正的错峰。 王科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