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也算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而演员信息被卖百元的事实会更让群众缺乏安全感和隐私感,对于德云社艺人信息被买卖的事件,公安机关应该立案侦查连根拔起,让非法买卖演员信息的单位或个人得不偿失。
2月15日,德云社发布声明称,旗下多位艺人的住址、行程等信息被多次泄露、传播及售卖,严重侵犯了艺人的隐私权,将针对上述侵权行为,委托律师依法维权。记者调查发现,声明发布后,仍有人公开出售岳云鹏、张云雷等德云社艺人个人信息,无论是身份证号码还是家庭住址、航班信息,均可提供,只需100元就能获得一名艺人的“打包信息”。律师建议网友理性追星,切勿购买他人个人信息(2月17日 《北京青年报》)。
知名演员身上往往带有着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深深吸引着不少的追星族,这些粉丝非常想与心仪的演员们近距离接触,这恐怕就是粉丝非法购买演员个人信息的基本动机。演员作为公众人物确实应该让渡部分个人隐私权接受更多监督,但是这种让渡并非没有限制,演员也是法律保护的普通公民,其个人的安静生活和正常工作受法律保护,即便是粉丝也不能随意去干扰。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均有明确的规定。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刑法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属于犯罪行为。
虽然法律保护公民个人信息,非法买卖个人信息要负法律责任,可是知名演员的个人信息依然被买卖,而且是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进行买卖,这是最应该高度关注的问题。德云社艺人的个人信息被非法买卖不只是条娱乐新闻,还是非常严峻的法律问题,并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岳云鹏、张云雷等知名相声演员无论是舆论话语权还是维权能力,都要强于普通公民,按理说保护个人信息的能力要更强些,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其个人信息仍然是门户大开,毫无个人隐私可言。
现实情况是,知名演员的个人信息都能被以低廉的价格随意买卖,实力雄厚的演艺公司都只能被迫维权,公民个人信息被买卖的现象仍未被有效遏制,公民即便是诉诸法律途径,也是事后救济,群众期待的并不是亡羊补牢而是防患未然。
在互联网时代,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也算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而演员信息被卖百元的事实会更让群众缺乏安全感和隐私感,对于德云社艺人信息被买卖的事件,公安机关应该立案侦查连根拔起,让非法买卖演员信息的单位或个人得不偿失。“徒法不足以自行”,再完善、再严厉的法律规定也只有靠不折不扣的执行才有生命力,只有让所有非法获取、买卖个人信息的行为得不偿失,尊重公民个人的隐私权才会形成共识、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