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方评论

禁烟入考核关键在严格治吏

本站发表时间:[2019-02-20] 来源:法制网 作者:张西流

  执行领导干部“禁烟令”,关键是要严于吏治;对于违反公共场所禁烟规定的官员,应给予严厉的行政处罚。

  近年来,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将党政领导干部等公务员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的情况纳入干部年终考核。近日,这一建议收到中央有关部门答复。未来领导干部考核中对公共场所禁烟情况的参考有望加强(2月17日《南方都市报》)。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领导在自己的办公室吸烟”,有65%的人选择“默默忍受”,只有6%的人会“当面劝阻”;而对于“谁来监管领导在办公室吸烟”,50%的人认为应由类似工会组织监管,30%的人认为应由领导自查,20%的人认为应由员工举报。如此语境下,针对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将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纳入干部年终考核”,中组部回应称“制定干部考核规定时将吸收借鉴”,显然给领导干部上了一道“紧箍咒”。

  此前据媒体报道,中办、国办《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下发后,让一些官员措手不及,也催生出官场百态。有的官员“搞不懂”,为什么突然就不让在自己办公室抽烟了;有的官员要看“一把手”脸色行事——月亮走我也走,领导抽我也抽;特别是,对于领导在办公室抽烟,超六成人选择“忍”,主动放弃了监督权。可见,不首先解决好领导带头禁烟的问题,公共场所“禁烟令”将形同虚设。

  身为领导干部,一举一动备受人们关注,因而更应在执行公共场所“禁烟令”中先行一步,敢于担当。同时,领导干部在社会诸多领域起着导向作用,有道德示范和行为表率的社会义务,更应该在禁烟甚至戒烟方面,发挥社会模范作用。特别是,中央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其意义远不止推动控烟政策这么简单。这是因为,领导干部带头禁烟,保护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能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由于领导干部不抽烟,少了一项不良嗜好,也就少了一块滋生腐败的土壤。

  问题是,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本身是对领导干部的一种低要求,因为在公共场所吸烟,是一种违法行为。而执行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容不得一些官员对规定“看不懂”,也容不得一些官员“看领导脸色行事”,更容不得一些下属对领导抽烟选择“忍”。执行中央规定,容不得官员“讨价还价”。

  换言之,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纳入干部年终考核,应当成为干部管理的一种标配。首先,不能一味地靠官员自律,应有配套措施跟进。比如,将禁止在公务接待中用烟,纳入领导干部廉政建设考核主要内容,出台相应的惩罚措施,形成约束机制。同时,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到在会议室和办公室不抽烟,尤其是在召开大型会议时,坐在主席台上的领导同志更不能吸烟,以免“带坏了头”。再者,领导干部在与人的交往中要做到不敬烟、不接收他人敬烟,主动切断“烟源”。特别是,执行领导干部“禁烟令”,关键是要严于吏治;对于违反公共场所禁烟规定的官员,应给予严厉的行政处罚。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